中国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发展论坛举办

作者: 【记者史晓芳北京报道】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今年论坛的主题定为“责任与信心——生态环境治理的机遇与挑战”。来自政府机关、环保学术界、环保产业界以及媒体的代表,约200人出席此次论坛。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在致辞说,“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奋斗目标。作为环保工作者,我们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的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时代赋予环保人的新使命。”他说,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中国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发展论坛,将与各位一起为建立美丽中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奋斗。
    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处长刘海波强调,“非常高兴能通过这样的平台让地方的管理者更深刻地了解环保政策和环保科技的发展,希望大家能通过交流,结合地方的地域特色、行业发展有的放矢地选择最优的技术和方案,解决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中的各种问题。”
    中信集团副总裁蔡希良则介绍了近年来该集团在环保产业领域的进展,该集团重点布局三大板块:水污染处理、固体废物处置以及节能服务,通过加快环保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创造多方共赢的治理模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做相关报告,其题目为“划定生态红线,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他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设立生态红线,说明我国生态非常脆弱。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很多,而且我们面临濒危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增多,种群数量减少。现有环境受工业污染、农业开发等因素影响严重,因此,非常有必要并坚决实施生态红线,以确保我国生态安全。随后,高吉喜所长阐释该以何种标准来界定生态红线,并在具体实施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天津市第11届政协副主席、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前院长朱坦,在题为“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的报告中,追溯了我国生态文明理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演变,并指出在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