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市场亟待转型
作者:
■本报记者王志新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一方面疏解工作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另一方面,一些已经疏解出去的商户却因为业态、审批手续和配套等问题出现“水土不服”,甚至出现了回流现象。
记者乘车从北京南四环大红门桥出发,走京台高速,不到30分钟就到达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北出口。下高速几分钟就到了位于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永清北京鑫海商贸城。这里就是从北京丰台区大红门地区疏解出来的原北京鑫海商贸城。
记者在永清北京鑫海商贸城看到,这里的商户主要以经营鞋子为主,诺大的商场显得冷冷清清,商户的店面看上去都有40平米左右,除了搁放在鞋架展示,琳琅满目的鞋子大多整齐的排列在了地上,与北京大商场的鞋子比起来这里的鞋子价格并不贵。市场招商的工作看上去一直在进行,但几乎无人问津。市场正中分别悬挂着“政府支持河北省重点项目”“200万平大型商贸住综合体落户永清”“为商户缔造全新商贸平台”等红色条幅。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总占地2000亩,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其中1200亩将建成批发交易区、中心商务区、品牌运营中心及高档住宅区等,800亩将建成面辅料市场及仓储物流中心。
对于这里的经营状况,记者采访了永清北京鑫海商贸城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经营状况非常不好,现在基本上都是免收任何租金,加上提供免费每天往返北京的班车及物流的补贴费用,商贸城给每户每天都要贴补几百元的费用。截止到目前,公司一年已经贴补了两个亿的资金,都是从其他赢利的项目中转移过来的。”
对于项目审批手续,该负责人坦言,现在还没到位,一方面是土地指标等问题不好解决,另一方面,该开发区是由两个开发区合并而成,很多交接工作尚未完成,因而审批工作也造成了滞后。
另据这位负责人透露,目前确实出现了商户回流的现象。“这里的商户有很多怨言,一方面是因为租金补偿没有到位,因为当初政府没有补偿给我们,我们也没办法补偿给商户。另一方面就是经营状况不好,认为先疏解出来的不公平,很多商户并没有按要求疏解,他们吃了亏。我们现在也把原来关掉的市场重新开放了,愿意回去的商户可以自行回去经营,我们不收任何费用。”这位负责人说。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其实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一是以前市场加商铺的业态受到“互联网+”冲击很大,无法抵御业务缩水的趋势;二是有些企业疏解之初有抢占先机的想法,采取“先上车,后补票”的方式抢占商机,有的市场用地手续还不完备,吸引客源,存在决策上的失误;三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抢政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办事。
关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存在的问题,早在2016年,时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的马大龙就提出,“疏解后腾退土地再利用缺乏政策支撑,河北承接地建设用地指标落实不到位。疏解企业难以获得原有土地再次开发利用的自主权,而且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情况下发展其他经营性用途同样面临非法营运的问题。河北主要承接地用地指标和审批周期过长,疏解企业项目落地困难重重,使得部分疏解商户出现回流现象。”
马大龙同时指出,“北京市与承接地的相关政策缺乏协同,没有形成促进产业疏解的政策合力。北京市各区县政府或企业分别与河北多地签署合作协议,建设产业园或生产基地,承接平台同质化竞争趋势明显。”
据官方今年3月底公布的消息,截至目前,大红门地区全部45家市场疏解任务已经完成,其中,拆除13家,关停(现状空置)20家,转型升级12家市场。
虽然,大红门批发市场已经疏解完成,但据记者了解,有些商户并没有离开北京,或者在一些违章的市场内继续经营,或者依附在一些改造升级的市场里。毕竟,作为被疏解的商户,经营环境如何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是否盈利才是硬道理。正因如此,疏解到外面的批发市场如何生存,疏解过程中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如何处理,疏解后的市场如何转型等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