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靴子落地

略超预期政策灵活兼顾市场稳定

作者: ■本报记者李涛

    4月27日,央行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正式文稿。对比征求意见稿,正式稿依然坚持破除刚兑、消除嵌套、统一覆盖的总体原则,具体条款的修订更兼顾实际操作,有利于市场平稳过渡。
    中欧基金认为,资管新规正式文稿整体略超预期,既保持了金融监管的连续稳定,又没有因为国内外复杂环境的压力而延迟推出政策,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给予金融机构更为充足的整改和转型时间,兼顾市场稳定。
    资管新规略超预期
    在此次公布的资管新规中,过渡期自2019年6月30日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过渡期内可发行新产品承接老产品投资的未到期资产。这两项举措显示出监管层已充分考虑到了市场承受能力,既要化解已有风险,又要防范引发新的市场波动。
    此外,封闭式分级私募基金可以做分级设计,对投资标的比例不再做限制,为分级产品留出一线生机。实际上分级产品的最大风险和问题在于开放参与退出的环节中容易产生产品净值不公允、刚兑问题,而这些与投资标的并无太大的关联,本次删减了对投资标的的限制也体现了监管层有的放矢的管理态度。
    征求意见稿要求净值化管理,但最终版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也允许符合条件的情形下按照会计准则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充分考虑到部分非标产品以市值进行估值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也对摊余成本法的使用进行限制,当以摊余成本计量已不能真实公允反映金融资产净值时,托管机构应当督促金融机构调整会计核算和估值方法,体现了对投资人的负责的态度,但同时也会增加资管产品,特别是私募资管产品的管理成本。
    明细了新规的适用范围,私募投资基金在特别法无规定的情形下也需要适用新规,但养老金产品、ABS、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的产业投资基金明确不适用。
    此外,理清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定义,不再限制间接投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并对非标准化债权投资提出了详细要求,每笔非标债权需披露其具体的融资客户、项目名称、剩余期限等详细内容,避免了管理人故意利用信息不对称规避监管和误导委托人。
    中欧基金认为,对资本市场而言,部分条款适度放松,有助于修复市场前期过度悲观的情绪。对于权益类资产而言,打破刚性兑付有利于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整体估值水平。对债券类资产而言,理财规模下降减少对债市的短期需求,但是新规主要限制非标、非上市公司股权类资产,资金回表后可能会加大标准化债券资产的配置力度。
资管新规短期对市场影响温和
    业内普遍认为,短期来看,资管新规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温和。正式内容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并无超预期之处,个别条款甚至有所放宽,而延长过渡期,同时允许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产品采取摊余成本法计量,可能有效缓解市场此前对缓冲期不足而造成流动性“硬着陆”的担忧。
    此外,在规定出台之前,监管层为防范流动性风险,维持资金面相对宽裕,货币政策边际上有所放松。中长期看,《资管新规》的出台标志着银行理财野蛮扩张、广义货币快速增长的时代正式终结,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新的时代,能够提供合理风险收益比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将继续受到欢迎,而具有显著不合理定价、或者具有明显泡沫的资产,其资产价格或难以继续增长。
    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对债市影响方面,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向记者表示:短期来看,靴子落地,放松迹象明显,监管担忧有所缓和,货币政策有望维持资金面的稳定。正式稿相较于五个月前的征求意见稿存在明显的放松迹象,比如过渡期延长到2020年底、在过渡期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等均好于市场预期,同时,货币政策有望在稳健中性基础上进一步配合新规落地,监管对于市场的冲击整体而言更加平缓。
    长期来看,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指出,银行理财等泛资管行业快速扩张的阶段已经结束,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债市走向更取决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取向。一方面,新规对非标资产定义更加明确,非标资产受限有利于增加存续产品对标债的需求,同时,非标等融资渠道收窄对经济的负反馈或在基本面层面利好债市;另一方面,受净值化趋势及打破刚兑的影响,银行理财维持和扩张规模的压力增大,信用债可能受到一定冲击,伴随着委外赎回压力增大,委外模式可能出现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