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营商环境“优”民企发展劲头“足”

地方政府把自身定位于民营经济的“守夜人”“搭台者”“清障手”

作者: ■本报记者许长江

    近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着力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80%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90%以上,使许昌成为河南省民营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近期,河南省工商联对许昌市营商环境现状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显示,近年来许昌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一个强大的思想共识、一条良性的互通渠道、一套完善的引导体系、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深化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
    据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多年来,许昌市历届领导都有一个思想观念,即:“民营经济好整个经济就好,民营经济不好整个经济也好不了”。他们把民营经济摆到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推进,把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找差距、谋举措、补短板,许昌市主要领导带领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为提高各级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认识,2016年、2017年该市连续两年召开高规格的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统一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还把本地长葛民营经济的发展经验推广全市学习借鉴。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搭建政企良性渠道
    2017年2月28日,许昌市出台《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提出党员干部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往“五严禁”,纪检监察机关对党员干部在政商交往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五严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做到“五个不”,划清交往底线,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立规矩。建立企业服务机制,坚持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等,市县两级共选派首席服务员1069人、联系企业1398家,在市场开拓、要素保障、企业减负、转型解困等方面解决了一大批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彰显了“你发展,我服务”和“携手创业,共赢发展”理念。
全方位引导助推企业壮大
    在调结构强产业方面,许昌市出台有中国制造2025许昌行动纲要,把装备制造业确定为主导产业,集聚民营装备制造业企业400多家,培育形成全省首批千亿元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5%提高到近28%;在深改革提效能方面,该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为目标,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开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工商登记“零见面、零跑腿、零成本”。制定实施《许昌市简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行重点企业(项目)“直通车”、“一表通”和模拟审批服务,行政审批办理时限缩62.2%。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至90项。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专项行动计划,年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约21亿元,使企业轻装上阵。
    在建平台破瓶颈方面,他们制定实施了《银政通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坚持每季度组织政银企洽谈会,由政府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优质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项目,在2017年银企项目洽谈会上,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282家企业的316个项目达成签约意向157.8亿元。制定《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小额贷款创业扶持资金,为81家企业新提供担保2.5亿元、95家中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2.1亿元。设立总规模8.43亿元的企业发展互助资金,建立企业调贷资金池,2017年为企业调贷2.14亿元,累计滚动为企业调贷超过68亿元,帮助100多家企业渡过难关。
    在培育企业上台阶方面,该市制定了《关于扶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实施意见》《许昌市企业上市培育行动计划》等,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巨人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发展高地”的良好局面。开展“小升规”财政补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19家。设立赛伯乐产业投资基金、中鼎开源产业基金、浦银基金、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等6支产业类投资基金,资金规模达75亿元,培育发展壮大了一批中小型高成长性民营企业。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
开展培训交流强化企业家素质
    据了解,2016年,许昌市启动了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行动计划”,即:在“十三五”期间,培养出10名以上的杰出企业家、100名以上优秀企业家、1000名以上成长型企业家,形成支撑许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该市通过举办企业家学习论坛、许都企业家创新营销论坛、许商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为民营企业家提供互相交流借鉴的平台,加强域内外企业家、科技专家、青年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合作。
创优发展环境激发企业活力
    为了优化政策环境,许昌市政府把自身定位于民营经济的“守夜人”“搭台者”和“清障手”,制定了《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规划编制、重要文件出台过程中,专门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征求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
    在社会事业领域方面,给予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同等待遇,目前全市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民间投资占比超过70%。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规范有序参与PPP项目建设,入选财政部及省财政厅PPP项目库项目59个,总投资约872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已落地PPP项目19个,总投资约229.7亿元。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全面进入交通能源、水利热力、生态环境、棚户区改造、公共事业等领域,累计实施重大项目100多个,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2017年,该市民间投资完成2231.1亿元,增长7.4%,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目前,该市涌现出一大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如黄河集团投资310亿元建设黄河科技园和黄河工业园、瑞贝卡集团投资120亿元建设超级电容器项目、森源集团投资10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众品集团投资60亿元建设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等。
    该市连续5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市本级年度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超过500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创新热情。黄河旋风、森源电气等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全市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达到146家,市级创新研发平台174家。森源电气在北京中关村清华科技园设立了“两部两院”(国际业务发展部、战略投资部,微电网与核电力装备研究院、电动汽车技术研究院)。万里路桥集团在全球首创了振动搅拌技术,振动搅拌技术业务连续两年爆发式增长300%以上。实施“许昌英才计划”,市财政每年出资3亿元,搭建服务平台,加大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力度。投入15亿元设立许昌英才基金,许昌英才港建成开港,近五年累计拿出2亿元重奖科技功臣和优秀创新型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比在90%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昌市的长葛市(县)民营企业在民营经济的大格局中活力尤为突出,创造了全国县域发展的“长葛速度”,目前,长葛市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超硬材料及制品、食品及冷链物流已经形成了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已迈向千亿元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