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器人产业去年产值逾千亿

作者: 【江南记者胡嘉莉深圳报道】
    深圳去年机器人产业产值达1035亿元,工业机器人已显现规模化效应,服务机器人则进入快速发展期。专家表示,深圳科研及产业基础较强,机器人发展的黄金期已经到来,同时也面临新一轮激烈的竞争。
    记者从刚发布的《2017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中获悉,2017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已从2016年469家增至594家,年产值达103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362亿元。从各区发展与布局看,宝安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增速名列第一;龙华区、龙岗区、光明新区的机器人产业扩大布局,所占比例大幅提升。
    《白皮书》显示,2017年深圳工业机器人产业产值约755.56亿元,工业增加值为275.12亿元。从企业的数量来看,工业机器人主要聚集在宝安区,而龙华区的增速最快;从产值来看,南山区所占比例仍较高。
    《白皮书》认为,深圳机器人行业已有龙头企业在崛起,工业机器人已显现规模化效应,服务机器人则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控制器、伺服驱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崭露头角,弥补了行业空白。其中,尤其是控制器、伺服电机发展格外迅速,但减速器规模化尚需时日,已涌现雷赛智能、固高科技等优秀企业。“本体+系统集成”发展良好,应用于3C和物流等主导产业,同时服务机器人在部分细分领域异军突起,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无人机、家庭机器人等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表示,机器人正在由“机器”向“机器人”进化,已经基本具备灵活性、灵巧性和智能性;在规范性程序化方面,机器人比人要强得多。其次,市场也为机器人提供了广阔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副司长乔跃山表示,深圳具有较强的基础,工信部将会继续支持并推动深圳机器人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工信部将着力加快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在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突破关键性技术,开展重大应用示范,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从长远看,重在弥补核心技术设备发展,完善网络设施,建设生态体系,实现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深入应用,以提升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