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名企业家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创新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工商界春茗会”举办

作者: ■江南本报记者胡嘉莉
    日前,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办、深圳市前海香港商会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工商界春茗会”在深圳举办。大湾区知名企业家300多位参加活动并共同探讨粤港澳工商界如何助力大湾区建设、展望大湾区未来等话题
    日前,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办、深圳市前海香港商会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工商界春茗会”在深圳举办。广东省港澳办副主任黄锻炼、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及大湾区知名企业家300多位参加活动并共同探讨粤港澳工商界如何助力大湾区建设、展望大湾区未来等话题。
    推动产业集聚不遗余力
    成立不到半年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由深圳市前海香港商会牵头发起,聚合了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商会、工商联、多国中华总商会,构建政商沟通对接、科技创新新驱动、企业交流合作、青年创业扶持、公益慈善扶贫等多种平台,履行社会责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工商界精英社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联盟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新华集团董事局主席蔡冠深表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代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在全国政协提出的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提案,得到了113位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政协委员联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提案希望国家把粤港澳这一片改革开放先行的区域进一步开放融合,与北部的京津冀,东部的长三角经济带等量齐观,正式列为国家发展战略。
    数据显示,2017年,前海蛇口片区新增注册港资企业2482家,新增注册资本3140.32亿元。全年注册港企实现增加值486亿元,占比23.9%;纳税91.87亿元,占自贸区总税收26.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24亿元,占比37.43%;实际利用港资43.30亿美元,占比97.36%。截至2017年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企7102家,注册资本8705.42亿元,港企作为片区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
    而合作,首先要降低门槛提供载体。为推动深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拓宽香港产业发展空间,前海可谓不遗余力。在拓宽物理空间方面,前海明确1/3空间面向港企出让,合作区成立以来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面积34.08公顷,占比47.4%,建筑面积约256.9万平方米,占比48.8%,为香港服务业扩大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拓宽产业空间方面,前海降低了港企进入内地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引入香港工程建设模式推进建设深港创新城。
    据了解,为加快深港贸易合作,巩固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前海大力推进深港跨境通关合作,采用陆路跨境快速通关和先入区后报关模式,企业入区货物通关时间缩减70%以上,节约货运成本超过10%。同时,前海建立了国际中转食品监管模式,可以将保税港区内冷库利用率提高至80%以上,为香港企业节约营运成本30%。
    为实现国际化制度的接轨,促进深港法治合作,搭建接轨香港的法治环境,前海还着力加强深港法律界合作,特别是商事民间调解机制的合作。值得关注的是,“港籍调解”与“港籍陪审”制度的首创,实现了前海适用香港法律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前海借鉴香港廉政公署做法,成立前海廉政监督局,打造廉洁示范区,为前海高强度、快节奏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环境保障。
    为支持创新创业,拓展港澳青年发展空间。前海是帮助港澳青年实现梦想的地方。香港青年专业联盟众创空间运营者、维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商桐表示,身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香港青年专业联盟众创空间为香港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香港青年了解内地的政策、制度、文化等。
    据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04个,其中港澳团队158个,为香港大学生提供1500个实习岗位,接待近2万名香港学生前来交流学习。2017年6月14日,以“WE THE FUTURE”为主题的2017世界青年创业论坛前海站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举行,前海正式成为“深圳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区”。
    为了创造更加有利于港澳居民在深就业创业的环境,前海还着力于打造专业人才交流平台,挂牌成立了“前海深港博士后交流驿站”“前海留学人员创业园”;对包括港籍人才在内的境外高端人才仅按15%征收个人所得税;打通深港人才双向流动通道,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房屋经理等10多类香港专业人士在前海直接执业;搭建接轨香港的生活环境,人才保障住房优先面向港籍人才配租,让区内创业就业港人“住有所居”。
    共话大湾区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新亮点,今年深圳将与香港共同加快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建设尤其是园区土地整备和更新改造。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总体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的颁布,深港两地正在研究“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相关配套措施,并向中央争取政策支持,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列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合作平台,提升其战略发展能级。
    广东省港澳办副主任黄锻炼表示,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出台后,三地政府将携手做好对外双重推介,在湾区内联合举办规划研讨会,邀请商会、社会、业界参加。希望联盟通过搭建政商沟通,对接科技创新驱动与企业交流合作,引起互助共鸣,建立青年创业互助等多种平台,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在其后举行的“新时代再出发,大湾区共发展”联盟联席主席的高峰对话中,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主席、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志刚认为,作为湾区,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是唯一连着香港河澳门的地方。推动湾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协调和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祥祺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红天认为,香港、深圳、广州、江门、惠州等地都各有所长,如果把这些城市进行整合,包括物理平台的整合,地域的整合,会有利于大家的整体快速发展。
    谈到全球湾区经济发展,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新华集团董事局主席蔡冠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在于香港和广东过去40年以来打造的世界工厂基础之上的再提升,也就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聚合了世界其他三个湾区的发展优势。首先,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其次,深圳也是国内的科技创新之城;与此同时,广东省聚集了整个制造业的全产业链,产业带非常成熟。
    蔡冠深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定位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他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委员会,这个统筹委员会要定位和协调整个湾区的大局、湾区的利益。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三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莫浩棠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要坚持规划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