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是打擦边球

作者: ■本报记者文雪梅

    对于一些互联网厂商利用大数据“杀熟”的不堪做法,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他表示,对于“杀熟”现象的规避还是要依靠企业的自觉以及政府的管控,“定价追求公平公正,对于特殊的价格也要进行公开的声明”。数据杀熟暴露出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非对称以及不透明。平台通过大数据“杀熟”现象只是获得了眼前的小利益,最终对于平台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对此现象以及行为应该严厉打击禁止。
    曹磊表示,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的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若通过大数据进行违背道德的操作,是一个平台的悲哀。通过基于老顾客对于平台的信任以及忠诚度从而对其进行异价处理是明显的价格欺骗,其行为也是可耻的,技术不是用来坑害用户而是用来服务用户的。
    在曹磊看来,对于“杀熟”现象的规避还是要依靠企业的自觉以及政府的管控,毕竟数据掌握在平台手中,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外人不得而知,只能通过政策法规加以规范,对于违规者进行严厉打击起到杀鸡儆猴作用。
    那么业内应该如何规范定价?曹磊进一步表示,定价追求公平公正,对于特殊的价格也要进行公开的声明。根据大数据来杀熟,背后的技术来源是电商销售“千人千面”的技术,其源头在于根据用户的个人资料、流量轨迹、购买习惯等行为信息建立用户画像,然后根据这个画像来给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和定价。
    这个性质是否违法违规呢?曹磊认为目前看来这还只是一种“擦边球”的行为,很难界定。因为理论上讲,商家和电商平台都有权对同一件商品产生不同的定价,而不是全部要统一的定价,不管是不同地区还是不同人群。
    对于大数据“杀熟”这种做法,政府监管部门应该怎么做呢?曹磊认为,大数据杀熟的行为涉及面比较广,需要很多政府部门参与监管,比如工商、商务、交通运管、工信、网信办等多个部委,牵扯到多个监管部门,权责很不清。目前看来,首先要明确归谁管,其次才是怎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