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23404名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梦
——福建省“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侧记
作者:
■陈向东刘锴本报记者俞凤琼
日前,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村部,祥龙集团鞋面加工点上,贫困户刘水才边给鞋面折边,边聊起了生活的变化,“每月收入达3000多元,比原先在家种3亩地强多了。”
刘水才只是众多的受益者之一。福建省“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扶贫办、省光彩会、省农发行联合成立行动领导小组,紧盯目标任务,把精准扶贫行动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相结合,组织引导民企投身精准扶贫行动,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安置、技能培训、公益资助等方式,帮助提升贫困群众内生脱贫能力,促进增产增收,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脱贫攻坚道路,一大批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凝心聚力
推动精准扶贫行动落实落细
日前,福建“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再传捷报:截至2018年1月10日,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企业631家、帮扶村633个、涉及贫困人口23404人;列入台账数据统计的共有企业532家、帮扶村5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63个、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179个)、受行动帮扶贫困人口17799人,产业扶贫投资25680.869万元、就业扶贫发放工资2493.2632万元、公益扶贫捐款捐物13303.2696万元。
两年多来,行动领导小组在广泛开展动员,汇聚帮扶力量的同时,多次利用召开省工商联常委会、执委会等时机,通报行动进展情况。先后召开5场推进会、组织30余次专项调研,检查督导78家企业和98个帮扶村。去年10月,行动领导小组召开行动提质增效推进会,讲评帮扶成效及存在问题,明确提质增效要求。各级工商联、扶贫办也不断加大调研检查力度,跟踪服务签约企村,及时掌握履约情况,抓好帮扶工作末端落实。
此外,行动领导小组还着力抓好典型宣传,激发企业热情。先后向全国工商联和国务院扶贫办选送帮扶案例12件。印发专刊、简报,交流经验,增强企业帮扶动力和信心。多家企业扶贫行动被媒体刊载、报道。
聚集精准
由“漫灌型”向“滴灌型”转变福建省工商联、省扶贫办加强联系沟通,实现扶贫信息互通共享,通过台账数据系统实时掌握精准扶贫行动进展。
做好企村精准对接。收集整理建档立卡贫困村基本情况,摸清当地有发展潜力的优势资源,聚焦重点贫困人群,编发《福建省“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重点村推荐名录》,使企业“有的放矢”地选择结对帮扶村。
引导企业精准施策。制订《福建省“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方案》,突出精准要求。各级工商联、扶贫办精细配置扶贫资源,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村(户)特点,精准设计帮扶方案。参与行动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帮什么”,武夷星茶业公司、福建省畲家企业商会等进村入户调研,与驻村扶贫工作队、贫困户共商帮扶计划,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出点子、开方子”。
依托台账精准管理。各级工商联发动企业建立完善台账数据,扶贫部门逐一核实企业所报数据,依托台账系统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的情况,督促企业将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与福建省农发行项目库有效对接,从系统中选择扶贫带动效应显著、市场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和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共向11家企业提供贷款6.97亿元。
因地制宜
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行动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提升贫困群众内生脱贫能力。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民营企业发挥自身品牌优势,建立连接贫困户与市场的组织形式,提高贫困村(户)农产品附加值。宁化河龙贡米公司实施产业化订单种植项目,仅2017年就带动贫困户2502人增收。春伦茶叶集团与罗源县叠石村、中房村、永泰坂埕村结对,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标准”模式,建立茉莉花和茶叶种植基地,由集团直接收购,使贫困户每亩增收约8000元。
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寻求适合各地条件的扶贫项目,拓展增收渠道。福建省太阳能光伏商会为福清一都镇一都村捐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将连续20年帮助10户贫困户每年增收约5000元。深圳市福建商会与寿宁县下党村签订帮扶协议,抓乡村旅游和茶叶产业,带动当地民宿和农家乐发展,使下党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动员民营企业开辟就地就近就业途径。圣农集团帮扶的中坊村现已成为集团产业聚集区,该村约1300人在集团就业,其余村民也依托产业链条,发展服务业、种植业脱贫致富。涵江区家具商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做好贫困户技能培训。发挥企业人才优势,提升贫困群众脱贫技能,提升内在动力。沈郎集团为结对村贫困户免费培训油茶种植技术并安置工作,培训安置贫困群众130人,预计年均增收约5万元。紫山集团、立兴集团、海新利用公司人才优势,为贫困户开展食品加工培训共360多人次。
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引导民营企业采取公益捐助等形式,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事业提供支持。福州市民营企业家协会、石材协会、宁顺海运公司共同出资50万元帮助永泰县清凉镇清凉村修复水电站、改扩建村道。厦门恒兴集团出资支持安溪县西坪镇留山村、感德镇大坂村建设“亮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