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打造高质量发展综合体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靠高质量发展来保证。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发展综合体的城市,需要吸纳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包括人才、技术、创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等,从而推动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三面环海,是我国大陆沿海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荣成人民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吸纳各方面要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努力打造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信用城市、旅游城市,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报记者日前参加“国家级媒体荣成行”采风活动,走进荣成,见证了一个美好城市的和谐与幸福。
    “天鹅经济”从天而降
    为了美化环境,荣成人民不惜“重金”改造环境,把大天鹅招引来。
    位于市中心的樱花湖,方圆47万平方米,早期是一片荒地,2000年前后,曾有房地产开发商看好那里的风水,希望重金拿地盖房,如果成交,市政府可获得一笔相当可观的土地财政。但市委市政府经过统筹规划,决定挖掘人工湖,发展美好的宜居环境。去年,荣成市还投入1.7亿元进行清淤开挖、绿化美化,改造提升湖区环境,湖边种上樱花,沿岸铺上6公里的塑胶跑道,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最佳场所。
    环境好了,“凌波仙子”天鹅就来了,给樱花湖这幅城市美景添上了灵动的一笔,荣成因而成为“天鹅之乡”。荣成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自豪地介绍说,每年11月初有超过万只天鹅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信用和智慧先行
    如果说大天鹅从天而降带来的是旅游经济的繁荣,那么传统渔业的发展则成为这座海洋经济城市的支柱。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说,荣成有全国最大的海洋牧场。拥有绿色生态养殖面积58万亩、国家级海洋牧场和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6个,去年水产品产量126万吨,连续36年保持全国县级第一,其中海带年产量40万吨、接近全国的一半,海参、鲍鱼产量占全国的1/6和1/10,被评为中国海带之都、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
    海洋经济作为支柱产业,其发展离不开信用体系的建设。荣成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为59万18周岁以上居民、17万外来人口、3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诚信档案。荣成市被列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是全省唯一、全国三个县级创建示范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