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华委员:降低专利费促进民企制造业转型升级

作者: ■本报记者白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专利技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依靠创新累积起来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制胜武器。
    实践中,在快速增长的专利背后,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隆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涂建华表示,专利费过高,就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专利维持年费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大约是美国的6.1倍、德国的3.6倍、英国的9.8倍、法国的7.3倍、日本的7.5倍、韩国的13.8倍。同时我国的专利年费是每年一缴,如果漏缴或缴少了,专利就失效,这就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据估算,每项发明专利申请费用约为0.9万元,第1-10年、第11-20年维持费用分别为1.63万元、6.6万元。
    对企业而言,必须创造并拥有大量的专利,才有资格和能力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随着所持有的专利越来越多,企业的专利年费负担越来越重,企业不得不“精打细算”,定期忍痛放弃维护部分专利,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被“误杀”的高价值专利,这将严重损害企业精心打造的专利包,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要求相背离。
    涂建华说,另一个问题是减免政策惠及有限制。相关规定的申请手续复杂,惠及面明显过窄,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均被排除了减免范围,很多真正具有创新能力但有实际困难的企业均无法享受该减免政策,其申请及授权维持年费约为1.815万元/件,百亿级企业每年维持专利上千件,最多专利的企业则是上几万件,涉及的专利费用可想而知。这样不利于提升我国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不符合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
    涂建华表示,专利费过高,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企制造业,影响较大。比如隆鑫集团在重庆属于民营企业专利申请排名靠前的企业,截止2017年底,公司已累计取得国内外有效专利1777项,发明专利208项,实用新型专利578项,外观设计专利917项,每年专利费用达100万元以上。近2年,企业专利申请及维持费用每年递增30%以上,未来随着不能享受减免政策加之专利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专利申请及维持费用将很快增加60%以上。最后导致越是创新的企业,有可能利润率越低。这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的时代要求有明显的冲突,对民企的转型升级不但没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反而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尤其是民企中的中小企业,严重影响其创新动力。
    涂建华建议修订《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降低发明专利申请费、维持费用,同时改变年费的缴纳方式,如改成3年一缴等,切实改善企业专利保护及管理的成本,真正帮助企业创新发展。修改《专利费用减缓办法》,扩大政策享受的范围,严格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让真正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和个人能够得到减缓,切实为创新主体减负,促进企业特别是民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