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琦委员: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作者: ■本报记者白勇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市工商联餐饮商会会长、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近日建议说,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刻不容缓,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严琦指出,目前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品牌意识淡薄。各地都在不断推出一些特色农产品,但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当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仍然是产品,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大多数没有商标,缺乏创建品牌的长远规划,品牌创建和保护意识不强,对提高品牌形象和打造知名品牌缺乏长远性,对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淡薄。
    二是忽视农产品品牌特色优势。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业发展项目中没有很好地依托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在创建农产品品牌时,没有注入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忽视了农产品品牌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和建设深化。目前各地在农产品的推出过程中,跟风现象严重,特别是水果类,千篇一律,失去地方特色。
    三是农产品品牌传播渠道单一。在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念仍有较大影响,农产品营销观念尚未广泛形成的背景下,农种植分散、规模小,缺乏规模化和专业化,农产品从生产供应到收购、运输以及最后的产品销售等环节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农产品的销售仍然保持由“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模式。
    四是政府对农业品牌建设支撑力度不强。表现为:政策落实不够,许多地方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政策和指导性意见,但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真正能解决地方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措施不多;农技服务网络不健全,创新能力不强,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农产品深加工少,保鲜技术落后,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不高;科技保障不够有力。农业科研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地方农科所几乎瘫痪,没有科技力支撑品牌发展。
    为此严琦建议:
    一是增强主体意识,创建优势品牌。引导涉农企业参与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增强协同发展意识,在基地建设、技术研发、精深加工、产品营销等环节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创建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特色品牌;引导龙头企业牵头成立行业商会,逐步建立健全质量监管、品牌准入、标识使用、违规处罚等行业管理规则,切实加大名优品牌的保护力度。
    二是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建议各地要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统筹规划,将各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品牌企业发展等编制到各地特色品种保护发展规划。各地要立足特色资源禀赋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生产布局,打造各地特色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农业基地和优势产业带。
    三是建设农产品品牌传播渠道,拓展农产品品牌空间。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农产品分销传播渠道,通过建立个性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村电商发展与特色农产品的有效对接,推动特色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融合,把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就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通过建设“农超”对接、直销专卖、定单营销、网络营销、农产品会展、观光农业和知识营销等渠道,拓展农产品品牌空间。
    四是政府加强协调引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除了宏观层面,政府还应从微观层面在传递市场信息、地域资源整合、组建农业专业化团体、协调农业企业或团体与下游商家的关系、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品牌推广平台、协助农业企业或团体进行品牌宣传和公共关系活动、组织品牌建设培训和专家指导、提供农业科技服务等方面采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引导和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同时,与农业科研机构建立院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快新品种、新产品研发步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技术进步,提升品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