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伟大时代致敬 走在征程最前沿

——李东生37年实业报国梦迎来新起点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在李东生看来,"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一脉相承,体现的都是开发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然而对于中国工业来讲,提高工业能力永远是核心。中国实业不光要大,还要从大到强,这样中国经济在全球才能立得住,这是李东生的一个理想,也是TCL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份责任。
    “很庆幸能跟这个伟大的时代同行,更觉得要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四十年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李东生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这样表达着自己的心情。
    是的,改革开放40年,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民营企业的发展翻天覆地。而TCL经历了37年的风雨历程。
    2018年2月26日,由央视推出的、TCL大国品牌纪录片《时代》应时应景隆重播出。该片讲述了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与中国改革开放同行的创业之路,展示了以TCL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践行“品牌强国”之路取得的丰硕成果,以此向伟大时代致敬,传递了企业37年来不断创新砥砺前行的信念。
    这是从一个与改革开放同期发展的品牌的角度,讲述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时代,品牌一路从边陲小厂成长为全球化知名品牌的历程。也是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从一个合资小厂的技术员成长发展为全球化知名品牌的掌舵者的历程。
    实干兴邦一步一个脚印
    李东生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我是做技术出身。从小就对技术有一种特别的感受。那时候,好的家电都是国外的牌子,就觉得心里很不甘。”
    1982年,李东生走出了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大门,本来被分配到了政府机关,但他却选择了惠州一家才创建一年的外资厂。“我在毕业时没有报考研究生,因为我已意识到,在专业上追求更高的造诣不是我力所能及的,我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我给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定位是当好一名工程师。”1957年7月出生于广东惠州的李东生,最初的人生目标非常具有那个时代的色彩。
    那家名为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的外资厂,即TCL集团的前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13家中外合资企业中的一家。李东生成为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的第43名员工,他的第一个职务是车间的技术员,责任是负责修理车间里的设备。
    那个时候就开始坚持,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
    1992年TCL王牌彩电效果和质量跟外国品牌产品相差无几,价格却只有他们的一半。那时候TCL的品牌就开始越来越响,而中国制造也逐渐的走出国门。
    1990年年初,李东生第一次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当时只能参加香港贸发局的展团,只有角落里一个9平米小地摊。与国外的产品和展台相比,李东生深感中国企业的差距,励志要发展中国的实业。“从那之后,CES我每年都会去,每年的心境都不一样。现在越来越自信,真的感受到中国制造业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从以往的仰望跟随变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他在《时代》篇中感慨道。
    1992年TCL进行全国布局,李东生经过沉思,决定在上海创办分公司,创新销售模式、建立企业营销网络。TCL先人一步,率先在中国建设全国性销售渠道前后,中国的商业渠道体系刚开始萌芽。
    1999年中国第一台网络电视在TCL诞生。此后,TCL持续把精力集中在液晶显示产业链、多媒体、通讯和家电的国际化增长上。
    2009年,TCL投入巨资上马华星光电,成为中国大陆企业唯一掌握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面板-模组-整机”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的彩电制造企业,打破日韩企业在半导体面板制造领域的长期垄断,改写我国“缺芯少屏”的历史,实现半导体面板产业格局的重大突破。“中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一定是基础。”如今,华星光电不但在技术层面攻进全球顶尖阵营,在经营效率等方面超越包括三星、LG在内的国际同行,也成为了中国智能制造的一个标杆。
实业强国归来已是“巨人”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与之呼应,中国一批民族企业也相继发出了“实业兴国”之声。制造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作用重要,实业才能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而过去几年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因为制造业的投资回报率相对低一些,所以外部资本的进入意愿并不强烈。但在李东生看来,实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如果没有实体经济,服务业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中国企业需要坚持“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创造好的环境,维护工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回归实业。中国更应如此,我们不仅要回归实业,还要借助智能+移动互联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面对房地产金融等等快速时间财富积累的机会和行业,李东生不为所动,单就华星光电项目,就投了几百亿。TCL及李东生自己的经验就是在制造业方面,他坚守实业的精神不会改变。
    2017年李东生参加IFA展和CES展时强调品牌全球化战略。2018CES期间,李东生表示,世界级知名品牌是TCL努力的方向。要以世界级企业为标杆考量自身,以全球化思维为出发点,才能真正提高TCL的综合竞争力。
    对于继续追赶三星的进程,李东生坦言,就目前而言,包括TCL在内的中国单个企业来讲,整个经营的规模、实力和三星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但他同时表示,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快速的成长,这个差距一定会逐步的缩小。李东生表示,从广义的超越来讲,中国电子产业,中国的信息产业,中国的家电产业,一定能够超过三星,而且这个目标实现不会太久。
    互联网时代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所带来的技术革新,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一定的冲击,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互联网”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在李东生看来,“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一脉相承,体现的都是开发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然而对于中国工业来讲,提高工业能力永远是核心。中国实业不光要大,还要从大到强,这样中国经济在全球才能立得住,这是李东生的一个理想,也是TCL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份责任。
    此时,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李东生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雄心:“回望过去,信心满怀;展望未来,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