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礼翔

热心教育的山水画家

作者: ■包信源林琳

    熟悉礼翔的人都知道,他除了英俊之外那北方人所特有的憨朴纯厚在谈笑间留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正如他创作的幅幅山水画作品,那林木云壑、溪水舟桥,那亭榭山居、流泉飞瀑也正是他人生轨迹的心性与写照。
    在辽宁省大连市美丽的海滨家园小平岛,有一座名为德得源的画院,这里被徐徐的海风、阵阵的花香所环绕,恬静而有诗意,成为文人墨客以及艺术家们创造艺术灵感的天堂,画院的主人是山水画家姜礼翔。
    姜礼翔出生于山东黄县一个知名雕花世家,自幼就受艺术的耳儒目染,天赋灵巧、聪慧好学的他,在父母的引导下习字练画。迁居大连后,他入沈阳名家且是自己姨妈的秦百兰书画工作室系统地学习书法与绘画,因此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随后的参军经历,不但磨练了他的坚强意志,也使他的书画专长得到发挥和进一步提高。
    熟悉礼翔的人都知道,他除了英俊之外那北方人所特有的憨朴纯厚在谈笑间留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正如他创作的幅幅山水画作品,那林木云壑、溪水舟桥,那亭榭山居、流泉飞瀑也正是他人生轨迹的心性与写照。
    2002年,姜礼翔进入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高研班进修深造,“记得他非常勤奋刻苦,无论是临习古画还是写生创作,都是那样的认真和一丝不苟,以至后来在诸多大展赛事中引人注目而成果斐然。”礼翔的同窗形容他。
    在北京深造一年的时间,姜礼翔深得龙瑞、李宝林、姜宝林、苗重安、林冠扶、陈绶祥、程大利等名家的指导与点拔,解决了许多在自身艺术发展道路上的不解与困惑,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自己的追求与发展方向。这是他进修深造的一大收获,同时也是他在山水画艺术实践道路上发生关键性转折与飞跃的一个阶段。
    在姜礼翔的身上能看到军人般吃苦好学和坚持执著的精神,无论在写生或创作中,一件作品常常使他画上数遍,直至满意为止。在太行山的一次写生中,他面对民居后的枯树丛,一画就是几个小时……后来他创作的山水画《幽谷流泉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创作的构架和素材则得益于那次太行山的写生,如此艺术态度难能可贵。
    在姜礼翔创作的一幅幅清润隽永、静逸空灵山水画作品中,多取法元四家及清石涛,用笔灵动萧散,收放有序,勾勒、点染、皴擦更是节律而鲜活,沉浑而内蕴,传统的经典元素与当下的审美意向得到巧妙的尝试与融合,使作品中透出勃勃生机。
    现今中国画坛,诸多让人审视和值得思考的问题确实太多太多,主要归纳起来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方面,这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二是传统笔墨元素与时代语境条件下的契合,这也是争论已久的问题,无从定论;三是中国画的教育与发展方面,也是颇为复杂的难题。
    以上三个方面的讨论近百年来从未停息过,而中国画的画家们也从未停止过手中的笔墨,事实上已让人看到了中华民族这一独特的艺术品种在实践中的生命力和本体的内在生命价值,也正说明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是决定一个民族艺术的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要素。
    每一位明智的画家,除了必要的学习与思考外,会将毕生的主要精力投放在有益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和一切相关的艺术实践活动之中,而礼翔恰恰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礼翔是个悟性颇高的画家,他能在当今画坛浮躁无序的“市场”及名利追风下沉静下来画了一大批画,实属不易。尤其是在现今审美判断的紊乱及其价值评估体系缺失的状态下,还能够静心地揣摩宋、元、明、清等优秀经典之作,应该说,这是每一位成功画家的必经之路,是不可或缺的程序,是艰苦的,也是神圣而又光明的。
    姜礼翔开办了德得源画院,是一家集展览、培训、学术研究、经营书画名家作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画院,目前已挂牌中国书画联谊会,大连书画联谊会,美术创作活动基地,开设名师国画班、书法班、围棋班、古筝班、钢琴班、国学班、英语班、数学思维拓展班、阅读与写作班等并聘请专业教师和名师授课。姜礼翔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严谨的教育方法,培训过的学生大部分考入国内各大美术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