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金华商会:
倾力打造“四个工程” 抓好党建促进会建
作者:
■通讯员蒋永铨本报记者庄道秋
“南京市金华商会2012年8月成立党支部,2013年5月设立金华市在苏婺商党工委,2014年11月升格为党总支。现有党员103名,其中流动党员48名;下辖党支部12个。党组织和党建工作有效覆盖315家会员企业。我们倾力打造‘四个工程’:即,安家落户工程、双孵化工程、核心班子工程、社会责任工程,抓好党建促进会建”。日前,金华市在苏婺商党工委书记、南京市金华商会党总支书记、南京市金华商会会长、江苏宁枫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江萍这样告诉记者。
唤初心优活动立规矩打造“安家落户工程”
彭江萍说:“在浙商群体中,有许多人在家乡都是商界精英,是共产党员,有的还在户籍所在村委任职,到江苏创业后,因为忙于生产经营,时间一长,对党的组织观念、党性观念、理想信念有了不同程度的削弱。从我们商会当时的情况分析,存在三个‘多’三个‘不’的现象,即:隐形党员多,口袋党员多,游离组织外的多。一些人不愿意公开亮明身份,不愿意纳入组织,不愿意被管理。”
针对这些现象,商会党总支明确提出了一个十六字方针,叫做:“亮明身份,编入组织,一视同仁,发挥作用”。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来唤起流动党员的初心。
一是从建立“党员之家”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内活动,增强感召力。商会想方设法筹集活动经费,创造条件,在商会设了党员活动室,购置了党建资料图书,为党员提供温馨的学习环境。
二是开展红色之旅活动。先后多次组织党员赴韶山、延安、井冈山、南湖、沙家浜、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流动党员唤醒觉悟。
三是在商会的季刊、QQ群、党员微信群、共产党员微信手机报、商会网站上开设党建专栏平台等及时发布党建信息,宣传党员先进事迹等。
彭江萍说:“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台了流动党员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流动党员实行一人一卡管理,明确规定流动党员只要亮出身份,不论组织关系是否转入商会都享受同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提出了“五同”的管理原则,即同认同,与流出地党组织确定身份后,统一编入党组织;同培养,与非流动党员一样,纳入党组织培养人才的视线;同评议,纳入党组织积分制考核管理机制;同待遇,与其他在编党员享受同等待遇;同表彰,对表现突出的党员纳入党组织的表彰范围。就每个党员个人角度,也明确要求“五同”:一是同亮相(包括亮身份,亮承诺);二是要同学习,参加所在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和其它政治学习;三是要同活动,参加每月集中党日活动,党员志愿者活动等;四是要同联系,纳入商会“三联三会”范围,负责联系部分职工群众;五是要同履职,参加党内重大事项的讨论表决,享有评议权,履行党员义务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无“家”可归的难题,大大的唤起来流动党员的初心,警醒了觉悟,纷纷主动向支部亮明身份,自觉地编入了组织。
搭架子撒种子育苗子
打造党组织和党员双孵化工程
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在两新组织的有效覆盖,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战略部署。南京金华商会党总支,从一开始就提出了“把支部建在会员企业上”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搭架子”、“撒种子”、“育苗子”阶梯式发展路子,打造党组织和党员双孵化工程。
首先是“搭架子”,着力构建组织体系。根据会员企业党员结构和区域、行业分布状况,采取单独组建、多家联建、挂靠托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破解因党员人数少组建支部有困难的难题,推进组织建设有序健康的发展。几年来,商会单独组建党支部6个,联合组建党支部3个,托建党支部3个。
其次是“撒种子”,精心培养发展对象。南京金华商会先对会员企业的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和摸底,筛选出一批业务强,有积极入党愿望的员工作为培养对象,然后选派指定一批政治素质好,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党员担任指导员,对培养对象进行跟踪考察,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九年来,已发展共产党员近40名。
同时是“育苗子”,实行骨干党员化,党员骨干化。在培养发展对象培养党员人才方面,坚持“三个优先”原则,即副会长以上的商会骨干优先;规模以上的会员企业负责人优先;科技创新管理人才优先。通过系统学习培训和传、帮、带等途径,把一些守信念、重品行、善协调,敢进取的企业家培养为发展对象,进而组成一支诚实可信的党员企业家队伍。目前,已经培养党务工作后备骨干7名,企业管理人才55名。
把好“三个关口”打造“核心班子”工程
彭江萍认为,商户会党组织不同于其它机关或企业的党组织,缺少上通下联的工作渠道,更没有专职的党务工作者。各党支部的领导班子成员也全是义务兼职的,所以商会党组织的班子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把好“班子”成员的选任、管理、评价这三个关口,是打造支部“核心班子”的有效途径。
用“三个标准”选“班子”。“三个标准”是:政治定力、担当胸怀、奉献精神。这三条缺一不可。商会党工委和各党支部领导班子,都是按照这三条,经过严格的考核后,再予以聘任的。
用“三项制度”管“班子”。“三项制度”是:一是“政治学习制度”。企业家不搞政治,但必须懂政治,懂政治的前提是坚持好学习制度。商会党工委雷打不动坚持每月举行一次政治学习同时要求每个班子成员每天必须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并做好收看笔记,定期不定期地抽查学习笔记本。二是“民主议事制度”。凡事商会的重大事项,我们都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议深议透,杜绝独断专行,拍脑袋式的决策。我们还专门制定了“党工委议事规则”,把议事内容选题议事程序要求,事项落实措施等等形成文字依据;督促大家共同遵守。三是“定期走访制度”。要求党工委一班人定期走访会员企业,每人每年不少于20家。这几年来,通过定期走访会员,先后为会员企业提供发展建议153项;为会员企业解决困难126项;解决民生难题83起,协调法律问题58起。通过这三项制度管班子,有力地保障了党工委、党总支班子的政治建设,提高了班子成员的领导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用“两把尺子”量“班子”。两把尺子就是把商会发展和会员口碑作为衡量评价班子的两把尺子,经常量量,发现差距,及时改进。党工委一班人经常用走下去请上来的方法倾听会员的呼声和诉求,经常了解掌握兄弟商会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多方位全频道地听取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砥砺党委“一班人”不断进取,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注重“三个结合”打造社会责任工程
彭江萍说,教育引导党员企业家们感恩时代,感恩社会,回报搡梓,勇担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建工作的价值所在,同时,通过党员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净化心灵,坚定信念,淬化品行,坚定“四个自信”。
因此,商会党组织紧紧把握商会的特点,注重了“三个结合”。一是把企业发展与开展社会慈善相结合。让企业发展与“感恩时代”共生共荣;二是把创造财富与守法经营相结合。树立企业家的奉献精神,培养“负责任的生意人”群体;三是把党的建设和维护职工权益相结合。成立商会层面的工会工作指导委员会,实行党建工作和工会工作和谐联动机制。几年来,商会先后设立300万元的光彩事业基金;100万元的助学基金,每年定向向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院金华籍困难学生提供10万元的奖学金,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设立5个“党员爱心基地”,向社区敬老院,孤寡老人,贫困户进行慰问,设置了27个党员示范岗,14个党员责任区,定期开展慈善公益事业。
谈及工作体会,彭江萍说,我们深刻感悟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旗帜鲜明讲政治,理直气壮抓党建,是商会发展的“根”与“魂”。
“商会组织不仅是企业家们联谊集聚抱团发展的平台,更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巩固执政党地位的思想阵地。”
彭江萍说:“我们这几年的工作,也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连续多年被江苏省工商联、南京市发改委、南京市工商联评为‘先进单位’。江苏省委组织部、南京市委组织部、南京市玄武区委多次来商会调研,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是开展‘两学一做’以来,我们商会的‘践行‘两学一做’,唱响非公党建最强音’经验材料,先后在南京市委组织部、江苏省委组织部、中组部的相关会上作介绍汇报,受到了广泛的肯定。今年,还被金华市委授‘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