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重庆市工商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机关干部联系工作实际,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题学习活动。广大机关干部畅谈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上做文章。本报今天起,每周在《渝商视窗》开设学习专栏,刊登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用关键的话、管用的话、群众听得懂的话,深刻回答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大事抓在手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人民放在心上的责任与担当。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我有三点感受。
越学越有方向感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民营经济遇到了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和转型的火山,民营企业家的发展预期受到影响、发展动力有所减弱。如何提振非公经济人士对企业发展信心,就成为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十九大针对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了新观点、做了重大部署,明确要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再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表明了党的一贯立场,回应了民营企业家的重大关切,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出了光明前景,为我们做好“两个健康”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指明了总方向。
越学越有自豪感
报告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一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3-2017年,服务业比重从46.7%提高到51.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7%提高到58.8%。三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入。2017年货物贸易出口总值达到27.79万亿元,年末外汇储备超出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前列。这一组组数据都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来自不易,让很多国家刮目相看。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专家学者正在研究中国制度、学习中国文化。身为中国人,我感到特别自豪。
越学越有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十二次提及“民生”,强调要在民生事业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按照这一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具体到日常工作中,现在交通出行更加便捷,高铁路网更加完善,搭乘火车一千多公里,朝发夕至已经成为现实。另外,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优良天数逐步增加,“雾霾遮天蔽日,世界混沌一片”的情况明显减少,我不用再为小朋友的呼吸健康问题而焦虑。第三个方面,老人的跨省就医问题得到了解决,医疗水平逐步提高,药费逐渐降低,社区养老日益完善,消除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总的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出行、养老,方方面面,我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在下一步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学笃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新思想引领服务民营企业的新实践,用新状态助推民营经济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