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新时代工商联新作为的“地方戏”

作者: ■蒋斌
    江西省新余市委对工商联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全力推动工商联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当、善作为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新的宏伟蓝图,非公经济发展和工商联事业站上新起点。作为江西省的工业强市、区域小市、山水美市,新余市紧扣非公有制经济发达、非公有制人士活跃的特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工商联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全力支持其展示新作为、唱好“地方戏”,有效推动“两个健康”长足发展。
    高举党旗释放正能量
    “致富不忘本、尽心哺桑梓”是新余企业家普遍精神追求。2012年,在渝水区水北镇党委引领下,该镇企业家组织成立江西首个乡镇商会-水北商会,发动会员企业互帮互助、建设家乡、扶持公益,形成了“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的商会宗旨,探索出“党建+商会”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新余市委因势利导,将商会党建纳入全市基层党建项目化、标准化、一体化、惠民化和社会化重要内容,明确由各级工商联会同同级党委,统筹推进商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断巩固扩大商会党建成果。
    围绕“两个覆盖”抓规范。制定了《关于加强乡镇商会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了商会党组织设置、党组织隶属、党组织书记选派、党员教育管理和经费保障要求,推进乡镇商会和商会党组织同步设置,商会负责人和商会党组织负责人同步配备,商会工作和商会党建同步规范,将会员企业凝聚到商会党组织周围,传导党的声音,弘扬正能量。
    围绕“联建统建”抓组建。各商会党委根据企业和党员所处区域及行业分布,对市域内的会员企业,采取行业统建方式组建党支部,对市域外的会员企业,采取区域联建的方式组建党组织,做到会员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全市商会发展到45家,团结联系企业家1万余人,商会组织基本实现本地乡镇、园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全覆盖,多数商会建立了党组织,党员2000余人。
    围绕“先锋创绩”抓实效。各商会党组织深入落实“先锋创绩”制度,广泛开展“三比三评”活动,即比党性,评谁与党组织联系多,参加组织生活多;比业绩,评谁为企业发展贡献多,对家乡发展贡献大;比爱心,评谁对困难党员帮助大,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多,引导党员履职尽责创先争优,自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共产党员示范市”“文明城市”创建中,处处活跃着商会党员身影。水北商会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批乡镇商会党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全市商会中形成党旗飘扬、党员示范、全员跟随的生动局面。
    搭建平台助力新发展
    经济繁荣离不开商贾云集、商业兴盛。江西历史上,江右商帮人数之众、操业之广、实力之强,称雄中华工商业500多年。改革开放后,一大批敢想敢拼的渝钤儿女传承江右商帮精神,或扎根故土,励志创业,全市各类民营企业达6万多家;或走出家门,闯荡南北,在北上广深等地攻城拔寨,用实际行动汇聚成新时期“互帮互助、敢闯敢拼,向上向善”的渝郎精神。新余市委高度重视这笔宝贵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回乡发展。
    创新实施“渝郎回乡”工程。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通过实施方案,出台了“三优先、三保障”优惠政策,由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牵头,高规格举办了“渝郎回乡”创业大会、中秋座谈会和北京发展大会,建立“渝郎高层次人才库”,组建了“渝郎博士团”,吸引了100多名渝郎回家和61个项目落户,总投资达276亿元,真正把“渝郎回乡潮”变成了“产业发展潮”,形成了“回归一个渝郎、引进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的新格局。尤其是沃格光电、木林森、凯光集团等一批重点产业异军突起,有效改善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为新余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组织32个商会、1000多名企业家与所有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落实18个产业扶贫项目和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26亿元,解决了15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送出慰问金(物)2.1亿多元,捐资助学1200余万元。水北商会“产业助力精准扶贫促进增收”被央视《朝闻天下》头条报道。全市民营企业家在公益事业上冲在前、在精准扶贫上勇当先,呈现出“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点好事不够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的新风尚。
    担当实干勇当排头兵
    市委对工商联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全力推动工商联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当、善作为。
    力推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了工商联班子,市工商联主席由市政协副主席兼任,分宜县工商联主席由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市工商联获江西省工商联系统考评先进,分宜县、渝水区工商联分获全国、全省“五好”县级工商联荣誉。圆满完成工商联执委会换届工作,一批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进入新一届工商联领导集体,全市工商联组织拥有有会员3198名、会员企业7550家,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显著增强。
    强化政治引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举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报告会,组织会员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瞻,教育引导非公经济人士传承“红色”基因,争当优秀企业家。加强参政议政,引导会员中的“两代表一委员”围绕经济发展、民生事业、社会热点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议案、提案、社情民意100多件。弘扬先进典型,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和《新余商会》、《工商联简报》,宣传报道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发动公众广泛参与、网络投票,评选出十佳商会和十佳会员企业。
    尽心服务职能。以优化投资环境为己任,为会员企业抱团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服务。举办了三期MBA总裁班,培训非公经济人士300余人。协调市农商银行为水北商会授信30亿元、为广州新余商会授信20亿元、渝水区湘淮村镇银行为市湖南商会授信2亿元。加强会员企业交流合作,组织企业家参加了2017中部(长沙)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全面推动民营企业战略合作和区域协作。主动帮助企业调处矛盾纠纷、诉讼维权,发送法律风险提示1382次,举办法律讲座45场,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
    (作者系中共新余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