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国“四好”商会打造百年商会品牌
——江西省新余市水北商会五年发展纪实
作者:
■傅敏周丽华黄超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江西省新余市水北商会经过五年发展历程,两届商会会长、理事、会员秉承宗旨、勇立潮头、抱团发展、爱心奉献,积极参与到家乡和社会公益事业中去,扶助和带动乡亲发家致富奔小康,打造了脱贫攻坚、新村建设、颐养之家、奖优助学、扶弱济困等公益品牌,为家乡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捐资捐物达1.5亿多元。
扬帆起航开启新征程
为打造全国乡镇商会品牌,树立标杆示范效应,新余市水北商会于2017年2月21日顺利摘牌茶山路376号39栋的产权拍卖,并于2017年4月正式改建装修。在新办公大楼改建过程中,得到了新余市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历时近1年的设计、改装等筹备工作,水北商会正式于2018年1月4日完成新址乔迁仪式,总建筑面积达4600多平方米,是由12名商会会长,包括邹细保、钱小云、习润根、敖小海、袁晨平、李庆荣、简新文、敖志良、符夫生、敖宏斌、张乐新、华小兵精心擘划,慷慨解囊,捐资1428万元助建新大楼,同时商会新大楼建设还得到了商会绝大多数理事、会员的鼎力相助,目前还在陆续捐款捐物中,预计筹集2000多万元。
艰苦创业书写水北精神
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拾年山遗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在这里劳作耕织,繁衍生息,点燃了农耕文明的火种,孕育了传统商业的基因,这里走出了一代代能工巧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敢拼善干的水北人,在商海中顽强拼搏,涌现了一批批民营企业家。为不断推进和加强水北民营企业家的经济和信息交流,凝聚乡亲,抱团取暖,以改变零敲碎打的局面,经过市、区、镇及相关部门一年多的精心筹划和组织,2012年9月18日,江西省第一个由乡镇籍工商界企业家组成的市直属乡镇商会——新余市水北商会成立,同年12月12日成立全省首家乡镇商会党委。目前,商会会员有337名,党员102名,会员企业138家,遍布全国各地,分布于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商业贸易、农业开发等社会各行各业,资产总额超过500多亿元。商会机构设有联络部、发展部、维权部、财务部和办公室“四部一室”等机构,以行业分类方式建立了“四个行业促进会”,分别为建筑行业、矿产行业、贸易行业、新兴行业,下设15个联络处。
五载风雨兼程,会址四次变迁。商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抱团取暖,初见成效。在水北商会两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弘扬“精工水北、信義天下”的水北精神,团结和引导全体会员艰苦创业、诚信经营、规范运作,积极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商会会员企业纳税10多亿元,解决就业6万余人;同时,商会会员还积极参与家乡公益慈善事业,为家乡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捐资捐物达1.5亿多元。其中:新农村建设捐资6500多万元,颐养之家建设捐资2086多万元,文化、教育建设捐资1520多万元,修桥、修路、绿化捐资1006万元,商会大楼建设捐资210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捐资460多万元,其他慈善捐资1880多万元等。
水北商会的抱团发展和拳拳爱心,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党政社商的高度认可。
风劲帆正开再铸辉煌正当时
水北商会在商会党委的引领下,热心做好家乡的多项民生事业,形成了“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点好事,不够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的水北商会新时代新乡贤新风范。
2016年2月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工作时,对新余市渝水区通过成立民营企业家商会和在商会建立党组织,引导本土民营企业家回馈故里,支援农村建设进行了点名表扬,水北商会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乘十九大东风,不忘初心再出发。水北商会表示,将牢记使命,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协助水北镇党委、政府,努力做到“三个不让”:不让水北一个留守老人受困,不让水北一名贫困学子辍学,不让一户农民家庭脱贫致富掉队,用实际行动努力争创全国“四好”商会,继续谱写“小商会、大作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