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优化营商环境动“真章”
175项政务服务事项“到政务大厅一次办清”
作者:
■本报记者王占武
2017年8月初,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全面实施减证便民、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切实提高政府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发展软环境,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36个中省直部门和单位实施的17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推行“零见面网上办,到大厅一次办”的举措,拉开吉林省政府“百天清费减负战役”。
这一次的“便民革新”让吉林的营商环境跨入“新时代”。
从土地征收审批、创办企业核名、企业印章、银行账户备案等“零见面网上办”总计35项,到融资性担保机构许可证、社团组织备案、会计资格审批、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等140项“到政务大厅一次办”,在更新政府服务触角同时,让吉林的营商理念有了质的改变。
来自吉林省政府的信息显示,从2016年6月起省政府公开发布“1号公告”《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清费减负优化发展软环境措施的通告》开始,吉林省即正式开启优化营商软环境全省性“清费减负”的大行动战役。截止2017年11月,这样的“清费减负”公告已经发布到第9号,清费减负项目涉及省属数十家厅级机构和部门,在省政府精心部署下,力度空前,成效显著。
在“百天清费减负战役”中,“第8号”公告打出了一系列备受企业和社会关注的“组合拳”:其中2项省级政府基金收费2项气象有偿服务在“十三五”期间被调整;取消47项气象服务;取消7项气象通讯设施(网络、线路)租用和信息网络技术服务收费等近百个项目;“第9号”公告更是“减负大手笔”:267个涉企行政性收费标准不但“一降再降”,25个吉林省制订收费文件同时被废止。
优化营商软环境,吉林省很多部门开始了“大行动”,吉林“治软”一直走在路上。
2017年11月,吉林省公安厅向社会通报22起民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引起社会巨大反响。大部分案件和影响营商环境相关。作为权力高度敏感部门,省公安厅的举措在净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也彰显出吉林“治软”的决心和“真章”!
“企业减负,收费瘦身,吉林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吉林省华准机械制造公司董事长、长春市工商联机械制造商会秘书长唐明哲对此深有感受。商会200多个会员企业,几乎每天都要与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营商环境的稍许变化和改善,都会成为会员企业间交流的重要信息。“现在企业对监管部门的抱怨越来越少,倒是很多人性化服务的改善让很多会员企业和小老板们在商圈里不住地点赞!”
日前,吉林省地税局电子税务局全面上线运营。18类涉税事项、348个具体涉税业务都可以在线办理,企业纳税人减少时间、空间限制,从此告别填写纸质表单,“不必再见面”的纳税新模式,把精力腾给企业,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
2018年初,吉林省再出“新措”。2018“吉政办明电”第3号文件出台,其中对外工程承包资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城市电视系统建设等14个行政审批项目宣布取消。
在目前正在召开的吉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新到任的吉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景俊海强调,把权力下放到该下放的层面,做到服务零距离、高质量、高效率,让运转顺畅、人心舒畅、物流其畅、资流其畅,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出吉林振兴发展的新路。
为此,吉林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88个营商环境相关治理机构,目前专职工作人员超过650人;出台了10余个相关制度,并与全省12个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建立了有效合作机制;搭建了覆盖全省的智能营商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天候、24小时受理、自动分办、及时督办的营商治理网络。
2017全年,吉林省全面实施停征72项涉企收费政策,在全年减少收费262.5亿元的基础上,吉林企业再次减轻少7.9亿元收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