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褚学"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企业家及相关单位、部门、领导或个人,甚至广大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案头明月"。它所能拂照我们的光辉,最起码也会是多做实事,少说空话;不要因循守旧,务必发明创新;人生重在百折不挠,只要付出,总会有收获;等等
在拙著《大成若缺褚时健》的“特别呈现”部分,笔者曾这样写道:“您现在这么大年纪了,要多保重。其它事都是小事,包括种橙子。”我(当时)甚至情不自禁地说:“我跟您认识这么多年了,有话直说,多活几年最好,其它都是瞎掰。”
那是2014年11月23日上午,在云南省玉溪市的褚时健家里。当时这位曾经的“中国烟王”、新晋的“中国橙王”、隆誉天下的“大成者”已然八十六岁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十岁至七十岁曰“老”,七十岁至八十岁谓“耄”,八十岁至九十岁可称“耋”,至若百岁高龄,那就可说是“期颐之年”了。因此,当时我的“瞎掰”之说虽有点北京人的极而言之,其实也还是顺理成章的。象褚老这样的“大成若缺”者,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其稀有资源,谁不希望他“一百岁不封顶”呢?
犹记得,2017年9月13日中午,笔者忽见网上盛传“褚时健逝世”的消息,情急之下,笔者不得不拨通了褚时健夫人马静芬老师的电话:“老褚可好?”只听电话那头马老师急呼:“李林栋来电话啦,你快来接!”接着,就听到了老褚接过电话的动静,我急忙大声问:“老褚,你没事吧?”老褚哈哈大笑——那笑声真不像年近九十的耄耋之人啊——他真是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啊——告我:“没事,没事。我才刚从街上买菜回来!”接着,就听他似乎是转过身去,对着话筒外的一些人说:“北京都知道啦。”接着,就听到听筒外也爆起了一片惊奇又快乐的笑声。我一时也难以分辨这些笑声是不是还有什么其它含义,只是又急急地大声对老褚说:“没事儿就好。您可要多多保重啊,北京很多人都关心您哪!”“替我谢谢他们。我很好,很好。”闻此,我当时所悬之心才骤然放了下来,甚至忘记了应该和马老师再多说几句话。
我在《大成若缺禇时健》一书中写过,因为和褚时健数十年“采访”与“被采访”的工作关系,他的家人中除其子褚一斌常年在外总是缘悭一面之外,其夫人马老师及其女儿禇映群等也都与我十分稔熟。我那天之所以先打电话给马老师,不是因为我没有老禇的手机号码,而是因为,我不仅知道老褚现在听力已不如前,跟他说话需很大声,更知道马老师是对老禇的身体状况最为在意之人。实际上,(活到)“一百岁不封顶”这句话就是马老师发明的,他不仅常以此回答我的关切,偶尔也会以此表达他对老褚身体状况所抱有的信心。——读者一定注意到了,我在此段文字中还是一如既往的如拙著《大成若缺褚时健》那样,称已然九十岁的褚时健为“老褚”,而不是像本文标题那样改称褚时健为“褚老”。这或许是因为,虽然仅仅是一字之颠倒,但在我的潜意识里,真可以说是很难很难的啊。难于上青天!
是的,犹记得:在去年9月13日电通马老师和老褚之前,我也曾于去年春寒料峭的3月7日从北京抵达玉溪去看望过他们一次。当时是上午,老禇正由小张师傅陪同在街上买菜。我在褚宅的院子里先和马老师玩了会儿自拍。后来老褚回来了,一见到我很高兴。他气色很好,除了腿行略异外,一切都看不出他已经八十九岁了,我压根儿就没想到要改口称他为“褚老”。实际上,我在《大成若缺禇时健》一书中也曾写过:“其实我一直是叫他‘老禇’的,道平也曾说过,‘只有你一个人敢叫他老褚,别人都叫他褚厂长的。’”这是历史,又何尝不是现实?
那天在褚宅,老褚照旧到我熟悉的那个长沙发位置坐下,并示意我坐在他旁边。他又一次亲切地问我几岁了(以前问过),大约是我当时一身休闲装且光头又带墨镜的缘故,听我回答后他(又一次)不信。然后我便向他讲述《大成若缺褚时健》这本书“起了个大早儿,却赶了个晚集”的曲折出版过程。他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儿,只不过有时候也会不解地笑,一再地笑。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终于能够面世,他还是感到很欣慰。我说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和分管领导还是很给力的,他说应该谢谢他们。接着,我又向他详述了此书出版后“当当”等处推介与售卖实况,如当当最新统计是排“畅销书榜”第五名。他问排在此前的都是些什么书?我说第一名是“顺丰快递”的,他当时还以为是曾在北京吃过饭的那个“顺峰”呢;但当听我说第二名第三名都是讲“华为”任正非的,第四名是讲澳门赌王何鸿燊的时,他都懂,都知道。再后,我告诉他这本书甫一出版,便被影响巨大的《北京青年报》连载了一个多月,并把带来的一厚叠该报全给了他。他一边高兴地收下一边说,找时间我会好好看的。至此,我们又聊了些别的,如他说:“我这一生干了很多事,……现在就想被人忘了,……什么人也不想见,……”等等。
记忆犹新。因为顾惜到老褚年事已高,北京与玉溪又远隔千山万水,平素我是轻易不“打扰”他们老两口的,所以那是一次我最近所见过的老褚。临分别时,我邀他一起玩儿自拍,他很高兴,也很配合。后来,我还把又回到院子中的马老师找了回来,我们三个一起“自拍”得十分快乐。他们当时都是那“一百岁不封顶”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
但岁月毕竟难掩其凌厉之势。仅仅过去了还不到一年,记忆中那个跟我玩儿自拍的快乐老褚,那个在很多媒体人、很多作家、很多朋友眼中“太阳般的汉子”,怎么忽然就变成了一个已然九十岁高龄的“褚老”了呢?这真是有点儿不可思议,却又是一个难以挽回的既成事实。
注意到这一“可怕的”事实,是因为公元2018年1月17日这一天,即农历腊月初一,却原来是褚时健的“九十大寿”!褚老,生日快乐!
这一天,据某权威媒体报道,在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的褚橙庄园,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成立仪式。褚时健独子褚一斌担起了禇橙重任,牵头组建股份公司任总经理,九十岁的褚时健任董事长一职。初闻此讯,笔者自然要为“子承父业”的一斌总经理称道,并为他将来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送去衷心的祝福。但于“九十初度”之“褚老”新任“董事长”一职,虽然不难理解其“大成若缺”的良苦用心,却又只能心有戚戚于“一百岁不封顶”的余音绕梁了。
但我心里的波澜实在难以平息。这不仅是因为“我这一生干了很多事,……现在就想被人忘了,……什么人也不想见,……”等等声犹在耳,而且是因为,我深知他只要承担了一份责任,就一定会禅精竭虑,身体力行。……
因此,在这个新公司宣告成立的一片隆庆声中,尽管褚時健的一袭灰色中山装“十分昂贵”,为他准备的生日蛋糕高达“九层”且顶尖上还加了一枚大寿桃等等,我还是认为“这一天”的美中不足一目了然。简言之,一生成就多重王者的大成之人“禇老”,在他高寿九十的生日这天,又一次反向或“逆袭”社会和广众,送出了他的生日礼物即一个“新董事长”,而我们这些热爱他、信服他、期许他“一百岁不封顶”的所有人,送给他的生日礼物究竟是什么呢?
难道仅仅是所谓“交接班”吗?甚至,竟然是渲染什么“内斗”吗?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企业家精神”是格外强调“激发和保护”的。而我们很多相关于此的单位、部门、领导和个人,又于此“强调”认识几何呢?更不用说于此“认识”之后有所“创新”几何了!
在我眼里,“大成若缺褚時健”始终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掘的企业及企业管理的富矿,同时也是一座永远等待我们去进一步发现的企业家金矿。这座金矿在改革开放中居功至伟的中国企业家群体中可谓独一无二,正如这个富矿在我们相关教科书中极其难能可贵一样。笔者是曾经长期供职于《中国企业家》和《环球企业家》两个专业媒体的人,积数十年所见所闻国内外企业家种种,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禇时健都可谓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十分罕见的“大成若缺”者。所谓“大成若缺”,我在拙著中曾经解释过,此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原文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意谓最完美的事物好似仍有残缺,但它的作用永不会衰竭。此语恰与那个被咬了一口的“乔布斯苹果”异曲同工。
笔者除了可算是一位资深的媒体人以外,也还是多少有一点儿文化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因此我常常想,为什么在中国的文化领域可以出现一门“红学”(《红楼梦》)?出现一门“金学”(《金瓶梅》)?近些年更出现并形成了一些“钱学”(钱钟书)、“汪学”(汪曾祺)等等,为什么在我国的经济、经营、企业或企业家领域就不能出现并形成一门“禇学”(褚時健)呢?为什么不能呢?
在这里,我们还应该格外关注一下2017年9月25日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其中的新意与亮点多多。例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对企业家的培育和鼓励”;“弘扬企业家精神,将为我们持续深化改革、建设经济强国乃至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凝聚重要力量”;“当前,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时代召唤广大企业家振奋精神,放开手脚,闯出一片新天地”;等等。案头明月在,光辉拂满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褚学”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企业家及相关单位、部门、领导或个人,甚至广大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案头明月”。它所能拂照我们的光辉,最起码也会是多做实事,少说空话;不要因循守旧,务必发明创新;人生重在百折不挠,只要付出,总会有收获;等等。
当然不止于此。在笔者的浅见中,这门“褚学”当然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上述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为指导方针。假若发端于庙堂,那是再自然不过了,也是再好不过了,实属题中之义。而要发起于民间,那显然是一个分水岭,它将会骤然地在褚老面前把那些浮光掠影者还是深志于学者区别开来。至若这门“禇学”所面临的“课题”种种,“建设”种种”,“效用”种种,以及其它种种,我现在只能是抛砖引玉,但也无外乎就是见仁见智,兼收并蓄;披沙沥金,精益求精;独树一帜,推陈出新:等等。一切务虚方能务实,有志者事竟成。这当然是一项挑战,但更是一个创新;这当然是一门学问,但更是一种人生;这当然是一种殊荣,但更是永远的至享。
而超越这一切,更主要的是,这将是我们献给“一百岁不封顶”之“褚老”最好的生日礼物!
众所周知,“大成若缺褚时健”一直过的是农历生日,即腊月初一。但若按阳历即公元计,笔者写就这篇文章的1月23日也还是他的“九十大寿”。再一次恭祝“褚老”生日快乐!并预祝“禇学”行将问世,造益中国,福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