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未来五年民营经济比重提升到58%

作者: 【记者管弦见习记者兴云贵阳报道】
    在日前召开的贵州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谌贻琴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后五年,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破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性限制和隐形障碍。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58%以上。
    谌贻琴表示,今后五年,将深化行政体制和“放管服”改革,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实行清单管理,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深化投融资、金融体制改革。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毕节试验区改革。打造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融入“一带一路”,推进“南向通道”建设,深化与东南亚、日韩、欧美合作。提升“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参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发展,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合作,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承接转移基地。加快建设“三区一环境”,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设立一批开放口岸,建成贵州(双龙)国检试验区,推进离岸服务外包发展,推动人员跨境流动便利化。
    五年来,贵州省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总量从40%上升到52%,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达68%,提供了近5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5%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2%的税收,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2018年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0万人;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7%左右和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7.5%,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绿色经济、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32%、55%、40%和1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