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能源,是关乎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核能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中国将是核电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有望在核电领域大展拳脚。
核能产业要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完成因资金缺乏深陷泥潭的“华丽转身”,就必须借助更多的金融力量。
为探讨中国民营资本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境遇和核电融资前景,1月28日,由海核能源集团主办的首届GNIS·核能投资论坛将在北京举行,论坛以“产融结合,国际视野——智慧金融助力全球核能事业发展”为主题,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旨在探索全球能源产业升级背景下,中国金融力量聚焦核能产业国际发展的前景与机会。
中国“十三五”规划,将核电发展列为未来中国能源工作的重点。此外,“一带一路”为核电行业创造了历史发展契机——未来十几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核电合作,将直接撬动3万亿产值规模的市场。
论坛当天,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世界核能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中国区总监Francois Morin将在现场演讲环节分析中国未来在全球进行核能投资的发展前景。
海核能源集团高级副总裁石艳宇将就“亚洲资本,共享全球中英核电利益”主题,介绍海核投资核能发展的规划和展望。作为一家金融服务商,海核能源聚焦全球核能事业发展,围绕核电主业开展投资及兼并收购等。去年,海核能源布局英国伦敦,以期高效推动海核能源全球核电投资的计划全面落地。未来,海核也将在全球核能金融投资舞台上进一步发挥自身投融资实力。
核电领域的技术发展,既需要国际技术合作,也需要社会民间资本的助力。产融结合是核能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亦是核能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海核能源刚落子伦敦时,董事长邱臻曾表示,“伦敦是全球规则的制定者,而中国本身并不善于制定规则,我们希望从这里拥抱规则”,在1月28日的首届GNIS·全球核能投资峰会上,通过从国内核电投融资模式的发展进程和国外核电站投融资模式中优秀经验规则的学习吸收,中国必将“拥抱”更多民营资本投融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