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汽车产业转型趟出新路

2017年产量253.5万辆稳居国内前三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 实习生韦静

    日前,2018年国际新能源汽车用户评价与应用创新研讨会在柳州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会议主题为“关注用户评价,聚焦业态创新”。其间举行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柳州模式”媒体发布会上,新能源宝骏E100在“柳州模式”探索过程中推广应用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行业代表的认可和好评。
“政企联动”探索“柳州模式”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柳州在加快传统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为方向大力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并通过组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着力推进三级联动的机制,形成了覆盖政企合作,新充电设施、新规格汽车、新汽车产业、新智能交通,新智慧城市、新共享经济、新城市出行等内容的柳州模式,为全国探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和交流的一个柳州方案。
    为更好地推广新能源汽车,2017年柳州出台了《柳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柳州市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及生态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柳州通过“政企联动”三级工作机制,探索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柳州模式”,具有推广操作性和借鉴的价值。
    目前,柳州市内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2万辆,90%左右是个人消费。已完成智能充电插座5000个,规划落实专用停车位3600个,共建各类示范小区和示范道路和示范点30个,这一系列的工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转型升级迈出稳健步伐
    汽车为作柳州的支柱产业,在加快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路上迈出了稳健的步伐。在全球性市场资讯公司J.D.Power发布的2016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指数排名中,东风柳汽风行汽车荣获中国自主品牌第一名、行业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全国微型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上汽通用五菱提出的微型车噪声标准,被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采纳,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首次直接参与联合国法规修订的典范,为占领国际市场扫清了技术壁垒,提升了国产微车世界话语权和品牌国际影响力。新的国际标准颁布实施,为国产微车行业每年节约成本近4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2017年柳州汽车产量达到253.5万辆,占全国比重的8.7%,稳居国内汽车产量排名前三。上汽通用五菱自动挡、东风柳汽“双T”动力等新车型推向市场,宝骏E100成功上市,柳东商用车基地生产线竣工投产,加快汽车机械零部件再升级改造,汽车工业产值2517.8亿元,增长4.7%。
    带动全市经济发展
    汽车产业所取得的非凡成绩有利地推动了柳州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柳州被批准成为第一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将“质量强市”与“工业强柳”深度融合,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标准化战略、品牌战略,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五年来,通过创建“质量强市”,柳州市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探索出一条“新质量、新工业、新柳州”的质量创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截至2016年,柳州市名牌产品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由“十一五”期末的18.6%提高到28.97%,名牌产品企业对全市工业贡献率达40%。
    如今,柳州已成为广西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最多、各类品牌创建成果最丰硕的城市。品牌战略成为柳州打造城市名片,推动转型升级的又一引擎。2017年底,柳州市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命名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为广西首个获得该荣誉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