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就业满意度调查报告》发布

上海已成创业者乐居之城

作者: ■本报记者杨联民李刚

    为了深入研究上海市居民的就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变化趋势,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日前发布《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调查报告(2017)》。该调查报告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在全市80个居(村)委会,随机抽取了6500多位在本市就业的人员为调查对象,并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编制了就业满意度指数体系。
居民就业满意度略有上升
    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度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指数为144.0,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上升了1.7点,处于“比较满意”区间,总体就业满意度较高。调查对象中,表示对当前就业岗位“非常满意”的约占22.9%,表示“比较满意”的约占66.9%,两者合计约占89.8%,与上年度相比提高1.5个百分点;对当前就业岗位“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约占2.5%,与上年度相比下降1.4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指出,随着上海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本市就业环境也发生了明显改善,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就业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就业满意度的提高,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劳动效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也有利于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防止人才流失,确保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发展壮大。
晋升空间、薪资收入满意度较低
    从影响就业满意度的不同因素来看,上海市居民对于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为149.8,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上升了3.4点;上海市居民对于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因素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均高于总体就业满意度。
    从满意度较低的因素来看,上海市居民对于晋升空间的满意度最低,仅为133.6,虽然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上升了3.0点,但仍然大大低于总体就业满意度;薪资收入的满意度为135.3,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上升了0.7点,低于总体就业满意度8.7点。
    专家分析指出,在劳动者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晋升空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与其被动等待晋升机会,乃至失落、抱怨,不如脚踏实地做好眼前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同时,企业也应该充分重视员工追求事业进步的心理诉求,合理设计员工晋升体系,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处于不败之地。
    创业者就业满意度高
    从不同劳动者群体之间就业满意度的比较情况来看,创业者的就业满意度为152.6,高于其他各类劳动者;单位就业人员的就业满意度为144.2,与总体情况基本持平;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满意度为136.5,相对较低。
    调查数据表明,创业者按月获取的薪资收入,平均值约为1.1万元,是全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1.7倍。考虑到创业者还可能存在股权收入、分红以及企业利润等非薪资性收入,因此,创业者的实际收入要比社平工资高出更多。
    专家分析指出,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持续热议的话题。从较为普遍的现实情况来看,创业者通常能够获取比一般企业员工更高的收入,工作的自主性、灵活性也相对较高等等,都是创业者群体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重要原因。
    此外,文化、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就业满意度较低。
    80后对工作最满意
    从不同学历的情况来看,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为141.2,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上升3.8点;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为146.2,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下降0.8点。
    从上海市居民的学历与就业满意度的关系来看,学历越高就业满意度越高的特征非常明显,但低学历群体与高学历群体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从不同年龄分组的情况来看,80后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145.1,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基本持平;其次是70后,就业满意度为144.5,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上升2.9点;90后的就业满意度为144.1,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上升3.9点。50后、60后的就业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138.5和143.1,均低于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的总体水平。
    专家分析指出,高学历劳动者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往往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就业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就业选择的空间相对较小,岗位收入偏低,就业稳定性也不强,则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压力,就业满意度也相对较低。
来沪人员就业满意度上升幅度大
    从不同户籍的上海市居民的就业满意度来看,上海户籍居民的就业满意度为143.9,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上升了1.7点;其他省市来沪人员的就业满意度为145.0,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上升了2.0点。与上海户籍居民的就业满意度相比,其他省市来沪人员的就业满意度相对较高,上升幅度也相对较大。
    专家分析指出,上海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综合考量城市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致力于让符合条件的来沪人员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则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上的“香饽饽”,受到用工单位的广泛欢迎,高端技能人才“一匠难求”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如今,数以百万计的来沪人员已经深度融入上海的城市生活,他们长期居住、生活在上海,就业满意度也不断提高,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