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创新建设美好生活

作者: ■本报记者杨桐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几乎不可或缺的新的生活方式。‘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指出,旅游业已基本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的支柱性产业。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正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与合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是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在日前举办的2018中国旅游风景大会暨中国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的观点。
    中国的旅游产业正在面临空前的挑战,随着思维模式的转换,创新成为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新契机。
    创新发展是优质旅游目的地的新时代。“在创新发展的认识问题解决以后,必须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问题,在理论指导比较丰富的情势下,需要解决理念落地的问题,理论可以作指导,但是要靠理念去落地。”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吴文学提出,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质量发展必将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提出,通过发现风景、保留风景、创新风景最后形成十九大提出的美好生活。
    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不仅仅是建筑、服务上的创新,而是从模式到资产、从科技到文创的共同创新。近年来,旅游目的地跨界创新模式越来越多,合作辐射面也越来越广,旅游价值逐渐回归。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范思远介绍,随着人们对度假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度假产品将成为我国旅游资源类产品中的主流,并将长期引领市场。“我国的旅游资源投资持续升温,产品供给更加市场化、细分化,与之相应,投资者也更加专注。而作为度假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度假+’也成了投资者最活跃的领域。”范思远认为。
    但是,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与合作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风险是人才供给不足、人力资源缺少保障已经严重的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简单描述,目前的人才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上,教育结构不合理、旅游教育的地位低下、数量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势严重不相适应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旅游专业大、中专、职业学校的在校生40万人左右,每年大约有10万人左右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其中9万人来自于职业学校,1万人左右来自于学历教育,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流失,再加上旅游行业又缺少人才保障和留住人才的机制。这样的情况和目前全国住宿业在统计的4.5万家、星级饭店近12000家、旅游景区3万多家、5A级景区249处、4A级景区3040处还有五六百家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两三百家各类度假区、示范区、500多处旅游自驾车营地、2万多家旅行社,这10万人供给显然存在严重的比例失调。
    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旅游资源活化的问题。活化,特别是旅游活化是最好的保护。吴必虎提出“教育内涵+教育功能+休闲功能”是未来做遗产活化的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将古老的建筑、古老的技艺、古老的景色与现代旅游模式相结合,满足现代旅游者的要求是旅游行业正在思索的问题,同时也是旅游行业新的契机,尤其是如何把文化遗产娱乐化,这个是很多企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