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丝路”引领世界经济新坐标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
    
    23日,2018年全球经济年会——冬季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克劳斯特举行。作为世界经济动向地标,本届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加强合作”。
    由国际数字经济协会IDEA发起,艺派全球基金会、道和论坛组委会与Open heart Design Alliance联合主办的“道和达沃斯命运共同体论坛:区块链+数字经济与文化峰会”,今日在达沃斯开幕。该主题论坛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基于“道为体、数为用”的高瞻视野,共同探讨区块链技术未来潜能的同时,在达沃斯这个世界领袖及人才的舞台,贡献具有人类普遍价值的中国智慧与经济文化视角。论坛首次提出“数字丝路”的落地探讨,本报就区块链和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别专访了国际数字经济协会(IDEA)执行会长、区块链行业发展资深顾问廖松强。
    开启区块链应用元年
    “中国经过多年的产业酝酿,随着技术迭代频率越来越高,未来的发展将从‘互联网+’的主流模式,转向“区块链”的主流趋向。”廖松强对本报记者说,“2018年将开启真正的区块链应用元年。”
    抛开技术术语说明,区块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如果互联网技术解决的是通讯问题的话,那么区块链技术解决的是信任问题。
    作为一种分布式的公共账本,双方写一个智能合约往区块链上一放——不用担心任何一个第三方违约或者倒闭,因为这里并没有第三方,或者说全世界都是你的第三方。区块链在金融上的应用尤为突出——当区块链的产业应用更加熟络,民间配资公司都不再需要——标准优先劣后协议开源后,资金方自己可以打钱进智能合约,等劣后方打钱进去,填写个产品名称后就可以正常运行起来。
    所以,区块链要解决信任问题的办法是“机器信任”,或者说是“谁都不信”。债券代持的一笔业务假若放在区块链上,从此不可能再有“萝卜章”的现象发生。因为区块链上的身份确认,是用高级加密算法的数字签名来实现的,不是地摊上私刻公章能做出来的。未来用印章和笔迹来验证核实身份的事情将变成一段金融历史。
    廖松强预测,除了金融领域,区块链产业应用很快将迎来大爆发。从供应链金融开始,如支付转账等功能的浅显摸索,到传递产业背景、思想和资本的支撑,“产业+区块链”,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刚需应用上大展拳脚。
    中小企业亟待技术智库支撑
    在以廖松强为代表的“中关村五道口一公里”圈层,经常会有“圈里一日,人间十年”的感慨。在这个积聚了中国最前沿科技、最智能智慧的一公里,经常会有最具创新改变世界的思想灵光乍现。比如彩云科技开发的app彩云天气,通过和中央气象局合作,提供给市场精准的分钟级天气预报——精确到预测你此刻所在地下一分钟什么时候下雨。
    “这个团队的成员里有最早2008年的时候便开始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俱乐部班底,有架构师,有计算通路,科技更新一日千里。”廖松强对记者说,“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区块链,现在的中小企业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智库作支撑,或者和专业的智库机构合作,这样才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前沿,转化应用到产业里,从而实现迅速转型。”
    记者了解到,本次分论坛设置圆桌会议,会议主题即“全球技术变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会嘉宾将从技术变革、社会治理、数字主权、金融创新、数字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及数字文明等最前沿的科技角度,共同探讨2018年全球经济走向。分论坛参与者包括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等著名企业家。
“数字丝路”引领世界经济新坐标
    “当我们响应国策,沿着一带一路切实拉动了实体的丝路经济带时,一条闪亮的数字经济带也开始照亮了世界经济新坐标。”廖松强对记者说。
    不久前,廖松强带着他IDEA国际数字经济协会的智库成员走了一波“数字丝路瑞士行”,考察了以苏黎世为代表的欧洲各国经济体,切实感受到,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里举足轻重的一员。“如果说一带一路是实体的丝路,那么数字丝路便是数字化的丝路经济体。”廖松强对记者说,“数字科技特有的无意识形态的标准化,让数字丝路成为了链接一带一路国家的坚实纽带,虚实相映中,随着物理空间不断被认知,以及制造业和传统行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丝路经济为纽带的国家形成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通,中国用技术实力引领了世界经济的新坐标。”
    记者了解到,“数字丝路”的国家战略设想最早提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总书记强调,数字丝绸之路的合作与交流,就是要促进科技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塑造中国文化在网上丝路建设的价值高地,打造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数字名片。
    “世界有机一体,万物自然照应”,正是中国正道思想的彰显,中国在数字化时代合作分享、创造价值的新世界开始同频共振。重新思考如何以技术促进商业契机与意识文化更新,以及在此视野下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是当下达沃斯经济年会探讨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