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遭遇成长阵痛

作者: ■本报记者王洋
    无人货架形态瞄准"懒人经济",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但其从诞生开始便饱受盈利质疑,巨头与资本的轮番入场将其推向新风口,却没能浇灭外界的疑虑。从目前情况看,爆红的行业、前赴后继的入场者背后,可能是短命的风口
    1月11日,北京中关村左岸工社写字楼内,一个便利蜂无人货架上的面包已经发霉,由于货品许久未更新,写字楼的行政人员在一个月前就联系便利蜂申请撤走货架,但至今依然未果。而就在不久前,猩便利被曝资金链断裂,将在三四线城市撤站。
    事实上,这正是无人货架行业的一个缩影。盲目扩充点位之下,资金供应链首先遭遇挑战,加上货损率、销售额等问题,无人货架行业似乎活得并不光鲜。
    不过,尽管如此,无人货架依然获得了巨头的青睐。自去年9月以来,无人货架迅速成为“新零售”领域一个现象级的风口,入局者超过了50家,行业融资总额达到20亿。
    近期,苏宁便宣布2018年将布局5万台无人货架,1500家苏宁便利店和1万台自助售卖机。此前,京东、阿里、腾讯、饿了么等巨头也纷纷入局。
    低门槛、易复制,无人货架的盈利模式一直饱受争议。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无人货架的赛道到底能做多大?如何精细化运营才能破局?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点位争夺战
    厮杀至今,无人货架点位的争夺战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据了解,每日优鲜、七只考拉、便利蜂三家的市场推广人员均通过优惠活动或者按流水的比例给进驻地相关负责人返点,以求进驻。
    实际上,2015年就有初创企业涉足办公室货架,不过直到2017年下半年无人货架才算迎来风口。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曾经两个月内涌入三十多个项目,如今行业里既有猩便利、小e微店、果小美、便利蜂、领蛙等创业企业,也有顺丰、苏宁、猎豹移动等巨头入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布局无人货架,披露融资的企业近30家,融资总额近40亿元,背后的投资机构包括IDG、元璟资本、真格基金、经纬创投、峰瑞资本。
    除了点位的争夺之外,货架损耗率较高、盈利难则是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武汉用心点吧联合创始人易涛曾表示其团队在运营半年后货损超过10%,最严重的货架达到39%。就在最近,布局50个城市、铺设点位达5万个的无人货架明星企业猩便利被爆出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货款,将在三四线城市撤站。
    苏宁小店项目负责人鲍俊伟表示,目前出现这些行业乱象,一是因为有些企业太着急,本身就不具备供应链和物流能力,却疯狂拓点位;二是因为有些企业完全以追求点位为目的。
    “不能简单地以点位数量为考核导向,零售的本质是精细化运营。包括如何控制货损,如何把点位流水提升,如何把动销做的更好。疯狂烧钱铺点位的过程中注定会发现有大量点位是不合格的,有很多我们不要的点位,其他同行却拿过去了。”友盒创便利创始人陈惠鲁表示。
    在苏宁运营总部移动端运营中心总经理鲍俊伟看来,无人货架选择点位的要求是人数在50以上的优质大客户,比如三星总部、英特尔、浪潮等,第二个要求是用户的经营质量高,这一点将从用户渗透率和复购率以及单订单购买的货品数评判货架的经营质量。
    下一个短命风口?
    风口之下,入局者们似乎都信奉唯快不破。
    无人货架形态瞄准“懒人经济”,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但其从诞生开始便饱受盈利质疑,巨头与资本的轮番入场将其推向新风口,却没能浇灭外界的疑虑。从目前情况看,爆红的行业、前赴后继的入场者背后,可能是短命的风口。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无人货架是一个高度聚拢的行业,赛道关闭的速度很快,现阶段应该不会有再想入局的小玩家。创业阵营近来已不时传出业务整合的消息,易果生鲜与哈米科技达成战略合作、猩便利收购51零食、果小美和番茄便利合并。
    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分析,一些巨头入局不一定是看好这一业态,只是担心错过一个可能的风口。
    鲍俊伟表示,目前互联网获客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单个成本高达150元以上,而诸多企业入局则是想从商品生意转化为流量生意。据鲍俊伟透露,现在已经有五六家无人货架公司跟苏宁接触,询问收购意向。“如果没有机构投资者的话,他们早就死掉了。就是因为有机构投资者,他们想把商品生意转变成流量生意才能活下去。”
    洗掉心急玩家
    在朗然资本的预测中,无人货架行业今年将现冰火两重天,资本将推动行业内部的并购,做大头部企业,形成行业中的“摩拜”与"ofo";另一方面,大部分点位落后的无人货架企业无法再获得融资。业内普遍认为,今年上半年将是行业洗牌的关键之年。而要成为行业最终的巨头,三个点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首先是供应链能力。
    无人货架属于零售生意,没有供应链顶多就是个中间商。环顾场内玩家,猩便利、每日优鲜、便利购、果小美、丰e足食等,或依靠合作伙伴,或从零自建,或有物流无商品,同时拥有完备的即时物流交付体系和全品类商品供应链的是每日优鲜便利购。
    而供应链的重要意义在于控制物流、商品补给、仓储等,直接来说就是,一个优秀的供应链体系能够不断优化成本。显然,行业越往后走,供应链能力的好坏与否将决定玩家的成本优化能力、前端的补货效率、选品的丰富度等,而这些将决定玩家最终的命运。
    其二是资金能力。
    无人货架对资金需求较大,加上当前的风口效应还未消散,所以往后走肯定要拼资金的供给能力和调配能力。无人货架前面走过的路已经是一条金钱铺成的路,但往后走,洗牌后的战场内,玩家们更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如何优化点位的投放策略。如果再花不好钱,那就算再有钱也要被淘汰。
    最后是地推能力。
    和共享单车的前期发展逻辑一样,无人货架也要讲究面积和覆盖率。而地推最应关注的就是点位的效益最大化。
    现在的无人货架还可以仗着市场空间大而铺在一些别人不曾注意到的地方。越到后面,短兵相接时代一旦到来,点位质量可能会成为衡量无人货架企业体量的一个硬性指标。而地推能力强则意味着渗透率高,所获线下流量也更大,更有利于反哺企业的竞争能力。
    分析人士称,无人货架场内洗牌会持续进行,甚至会不断加速。在不断角逐的过程中,心急玩家被洗掉,无人货架或许会浮现出十分强劲的巨头,进入寡头垄断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