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天赐雪乡人的福气

作者: ■高春颀

    亲戚家的孩子放寒假了,原本去北国冰雪游的计划被雪乡事件吓得不敢去了,估计这个冬天取消去东北旅游的人不在少数,谁也不想被当成唐僧肉和待宰的羔羊。事件还在不断地发酵当中,“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客”的声音犹在,接着又听到“导游打游人,游人该打”恶霸语言,像这样下去,东北的冰雪经济就砸在了这几条臭鱼的身上,把整锅鱼都搅腥了。
    2013年《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在雪乡摄制,从此这一赏雪胜地广为人知。当地人家家搞民宿开旅社,靠着雪发了财富裕起来,人多时候据称能把门槛踩坏,据当地部门介绍,“雪乡”景区旅游人数一年就能达到56.7万人次,旅游产值达到5.4亿元。但今年雪乡事件在网上刚一曝光情况与立即大相径庭,游客纷纷退房,吓得都不敢来了。正所谓“成也冰雪败也冰雪”,雪乡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更严重的是,受到此次雪乡事件影响的恐怕不仅仅是当地的人,对整个黑龙江省的冰雪经济战略也会产生难以预测的蝴蝶效应。近几年,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的黑龙江省正在围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大做文章,对发展冰雪经济倾注了巨大心血。近几年冬天到哈尔滨的机票、火车票非常紧俏,高峰期日均增长30万人。201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省接待游客90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07亿元,冰雪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前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指出,要通过冰雪搭台,以雪为媒、以冰为桥,拉长冰雪产业链,巩固和保持全国冰雪第一大省地位,拥抱发展冰雪经济的春天。
    但雪乡事件不啻给发展中的冰雪经济抹了黑。它并不是简单的个别现象,近日又后续曝光的“导游打游客有理”、旅店老板蛮横地叫嚣“我就是王法”等系列问题无不表明了当地旅游市场的黑丑乱象。在冰雪经济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联合起来严肃整饬当地旅游市场,惩戒黑导游,加强市场监管,通过正确引导提高东北旅游服务品质,通过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提升经营者的文化素养,促进整个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使冰雪旅游产业真正为东北经济增长创造更大价值。
    雪乡的美景令人憧憬:洁白婀娜的雪花伴着暮色缓缓从天上飘落、大红灯笼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摇曳多姿、仿佛只在童话故事里才有的雪屋、雪松、游客们操着不同口音在这里追逐、嬉闹着……“冰雪蛋糕”味美诱人,但分享这杯羹还要注意“吃相”,再不痛下决心好好整顿,即使是一年准备了九个月,如果没人来喝彩,不仅辜负了上天赐给雪乡人得天独厚的福气,辜负了三个月风光无限的雪景,而且让才热起来的雪乡旅游经济会真的“凉了”,用东北老铁话说,那才是真正扎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