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给物 不如建个好支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党建引领脱贫路

作者: ■赵泰峰李大伟

    2017年,对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回族民族乡阿顿巴村的32户贫困户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种植大棚有机油桃收获了“满盆金”,村民户均增收2万元,不仅脱了贫,还过上了小康生活,有的还购买了汽车。“
    这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工作思路,通过实施基层基础建设专项行动及贫困村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促双赢”的新路子。
    三级书记抓脱贫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琼博拉乡克其克博拉村位于乌孙山脚下,自然条件差,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浇不上水,全村贫困户193户685人。2017年5月,琼博拉乡统战干事努尔兰别克被组织任命为克其克博拉村第一书记兼党支部书记。到任后,努尔兰别克把实现村民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带领村民不等不靠,与环境作斗争,种植抗旱的树上干杏4000亩,成立全县首个树上干杏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2年的艰苦创业,193户贫困户人均增收2100元。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镇党委书记刘华带领全镇贫困户大力开展电商扶贫,成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各村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3个,145户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自产自销土鸡蛋、手工刺绣品、酸奶疙瘩、风干马肉等产品,年人均增收达2500元。
    脱贫攻坚,党建引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四套班子领导主动包联8个贫困乡镇、29个贫困村,424名科级干部、4410名机关干部包联2687户贫困户。县委把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先后从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29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带村党支部书记,深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扶贫计划。充分发挥对口援疆平台优势,先后选派300名村干部赴江苏省集中培训,解放思想、提升能力。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只有基层党组织建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才有坚强的战斗堡垒。”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委书记王沛昭说。在乡镇换届和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选派64名科技副乡长、挂职副乡长,采取县乡互派、乡镇互派、村村互派,选派干部180人到贫困乡镇任职,专人抓脱贫攻坚。
    致富一人带动一片
    伊淑梅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堆齐牛录乡党委的支持下,她发展奶牛养殖、创办公司,年纯收入达200万元。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她带领全村50多名贫困户发展奶牛养殖业,还带动了周边3个乡镇10个村80多名群众就业脱贫。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中,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党员干部帮扶先锋模范作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把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示范户,把脱贫致富示范户培养成党员,党员带头脱贫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活动,着力推进党员发挥带富作用,形成致富一人带动一片,互相帮带、共同脱贫的良好局面。全县3361名农村党员与3000多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发展带头致富党员750人,有213名致富带头人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205个,辐射带动2100名贫困群众。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镇乌宗布拉克社区是移民搬迁的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徐鲁新,帮助5名哈萨克族妇女党员成立“锡姑娘”刺绣合作社,率先脱贫致富。致富后,她们又组织了63名社区贫困妇女加入合作社,发展刺绣产业,刺绣产品远销省内外,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
    转变作风全心助贫
    坐上炕头,走到地头,想在心头。全县400多名驻村干部层层签订责任状,自带被褥,自备灶具,不惧严寒酷暑,进村入户、田间地头,在察布查尔44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活跃着脱贫干部的身影。白天四处奔波,积极引领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夜晚孤灯沉思,精准谋划每一家贫困户的脱贫大计。在脱贫“大考”面前,党员干部履行着不拔穷根不收兵的庄严承诺,2017年,全县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3101户,发展扶贫产业项目2000多个,脱贫10847人,向农牧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