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须遵循法律边界

作者: ■杨玉龙

    对员工进行培训,是现在不少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说,企业培训对于提升员工能力、打造企业文化有不少积极意义,但问题在于,现在一些企业开展的员工培训似乎偏离了初衷,一些荒唐的企业培训让人大跌眼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喜欢剑走偏锋,培训过程无奇不有
    企业培训在企业管理和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一则有助于培树起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以促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则对于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再者,针对员工的培训,未尝不是一种“软福利”,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但同时,一些企业举办的培训,奇葩不说,也伤害了员工的权益。比如媒体曾经报道的,磕头下跪、爬行谢恩、剃阴阳头、当众打屁股……这些旨在“励志突破”的培训,且被“勇气”“突破”“超越”“力量”“成长”包装起来,实则是不顾员工的尊严,只会招致员工的反感,也就更谈不上应有的激励作用;而有的奇葩培训,更有可能触犯法律。
    企业奇葩培训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受到了某种误导,比如一些所谓的管理大师提出的相关建议;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态度不端正,甚至于凭借自己的喜好进行培训;再者,与员工的维权意识差有一定关系,以互扇耳光为例,如果有人敢于说不,企业管理者或者培训教师,断不敢如此造次。
    让企业培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须遵循法律边界,首要的一条就是尊重员工的权益和尊严。诚如专家所言,“无论是对工作的分配还是对绩效的考核、职业的培训,在关系到员工的人格权利或者人身权利的支配时,必须不能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把培训这档子好事做好,还须多动脑筋,切不可任性为之。
    其次,对企业培训市场也应加强监管。据媒体报道,市场上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企业培训师的进入门槛不高,有些培训机构只有一套教材、一名讲师,离规范化的产业市场还有很大距离。同时,一些企业盲目听从培训机构安排,甚至只交费,不问效果,忽略了员工感受。由此可见,企业培训市场不去污,奇葩培训就会源源不断。
    再者,对于员工自身而言,也应善于保护自己的权益。面对培训机构或者企业管理者逾越法律边界之举,理应说不。要知道,即便企业给了自己“饭碗”,但是自己的尊严与合法权益,也不容肆意践踏。一时的容忍,只能会纵容权益的一再被侵害。因此,从事合法的劳动,也就完全没有必要低三下四,更无须以牺牲人格尊严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