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降频门”为手机厂商敲警钟

作者: ■马宁宁

    随着质疑声越来越多,2017年12月29日,苹果公司就该事件公开道歉并推出更换电池优惠措施,但关于“降频门”的争议并没有就此告终。
    截至上周末,苹果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集体诉讼案已经增加至26起,这些指控均与苹果“有意”或“秘密”降低旧款iPhone运行速度有关,并要求苹果公司补偿所有的iPhone用户,提供免费的电池替换服务,或是因为旧款iPhone运行速度变缓而被迫购买新机的用户提供退款。目前相关集体诉讼案的数量还在增加中。
    可以看到出现“更新系统后卡顿,更换电池后恢复流畅”的案例绝大多为iPhone6甚至更早的机型,iPhone6发布时间为2014年9月份,这意味着这些手机的使用时长在3年以上。
    近两年,市场趋于饱和加之技术频繁更迭让智能手机的定位逐渐从耐用型电子产品变成了时尚快消品,当手机厂商们乐此不疲地追逐新技术、升级新系统、发布新产品的时候,却鲜有人再强调如何保证那些迟迟没有换机意愿的“老用户”的体验。
    但一年一换机仅仅是极客玩家的常态,更普遍的消费者则期待一款手机能用两年以上,甚至更久。事实也表明,智能手机的平均换机周期确实在不断延长。国际调研机构C 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平均更换手机的周期已达21个月,中国平均更换手机的周期为22个月。
    随着智能手机整体质量的提升以及生命周期的延长,可以预见的是,今天苹果在“降频门”中遇到的焦虑,也会成为所有安卓手机厂商明天可能面临的压力。因此,iPhone“降频门”事件足以引起所有手机厂商的反思,如何安置“老用户”的体验和利益?笔者以为从近期事件中可以吸取以下经验。
    首先,新系统的升级需要考虑旧机型的兼容性,并在每一次升级中都针对不同机型作出明确说明。
    业内有观点认为,部分老iPhone升级后卡顿是因为在iPhone6等旧机型的电池中内置的芯片无法和iO S11兼容。回顾大部分手机新品发布会,手机厂商们都会基于新机的硬件配置对系统进行升级,如在旧版本的基础上做了续航优化、新增了一些交互功能、修补了一些软件的bug等,新系统显然更适配新机型,但它们在旧机型上运行会有一样的优化效果吗?会否和旧机型产生不兼容?每一次小升级是针对哪些手机的常见问题而推出的、哪些机型不建议安装?并没有手机厂商对此作出过提示,这也意味着“老用户”的体验已经不在考虑范围。
    其次,技术创新是驱动换机的唯一可持续动力,任何损害用户体验的“计划报废”(为产品设计有限的使用寿命,令产品在一定时间后报废)伎俩终将导致玩火自焚。
    对比安卓手机不超过两年的生命周期,一部iPhone能使用3年以上是其产品质量过硬的象征,然而在手机市场过度饱和的今天,这也成为苹果公司手机销量爬坡的绊脚石。但笔者以为在用户体验至上的今天,通过“计划报废”的方式刺激市场最终只会带来企业和消费者的两败俱伤,短期来看或许可以有效推动换机,但长远来看无异于玩火自焚,任何一个有品牌意识、有用户思维的企业都不该尝试。相比之下,技术创新才是刺激换机的最大驱动力,颠覆性的产品才是让消费者自愿为信仰充值的唯一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