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隰县工商联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参与大政方针、重要问题的政治协商,激励引导会员投入经济建设,全面加强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7年底,被全国工商联评为2017年度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荣誉称号。
在县域决策中有位
有为才有位,关键在班子,根本在建设。近年来,当地县委对工商联班子建设高度重视,不仅配齐班子职数,而且精选强将,为工商联积极参政议政奠定了基础。当前,隰县工商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6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3人,占比100%,班子成员有经营能力,有工作经验,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在队伍建设中实现了班子健全,结构合理。
为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职能作用,工商联建立健全了由工作制度、内部管理制度、联络员制度、会议制度等组成运行制度,细化了“五好”标准,建立了议事决策规划,健全了主席会议、执委会议等。五年来,隰县工商联先后参加县上重要会议10余次,积极建言献策,为全县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经济发展中占位
有位才能为,基础是会员,要害在参与。会员是工商联的主体。近年来,隰县工商联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促进会员队伍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会员在各领域的积极作用,在经济建设上占有一席之位。
截止2017年3月,该县已建基层商会10个,其中乡镇商会8个,行业商会1个,异地商会1个。会员队伍迅速扩大,共有工商联会员391个,其中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118个,分别比五年前增长70%和85%。会员年增长率达到15%,超山西省下达10%的指标5个百分点。会员发展坚持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原则,吸收当地100%的领军企业,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100%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成为工商联会员。同时,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占到会员总数的30%以上。
发展壮大的同时,是积极引导广大会员参与慈善公益,让义举大放光彩。隰县工商联以光彩事业为载体,五年来每年都要组织商会会员捐款捐物,支持隰县的教育事业,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在贫困山区商会发展上找位
工作靠实干,出路在建会,关键在创新。隰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小县,人口居住分散,经济存量不足,如何针对性地建设基层商会,在探索贫困山区商会发展的路径上寻找定位,是隰县工商联多年来的一个努力方向。
严格标准建会。制定了《隰县工商联2014——2017商会建设规划》,坚持“以党建会”的信念不可动摇,把理想信念教育寓于商会建设和企业需求中,与商会各项商务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了指导商会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同时采取因地制宜建会。
依托产业建会。隰县是中国金梨之乡,玉露香梨是该县的拳头产品,目前全县种植玉露香梨30多万亩。为此,原政隰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张世平同志牵头挂帅,成立了全县最大的玉露香果业商会,不仅吸纳了全县的果品贮藏户、销售户、果品信息员,还吸纳了玉露香梨种植大户,特别把在京城营销、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也吸收进来,成为该县玉露香发展的智囊和有力支持。
在农村主导产业上前位
隰县总商会连续举办了五届“玉露香梨花节”和两届“玉露香梨采摘节”,活动中累计签订了30个项目总投资为237亿元的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约实施,打造了“隰县玉露香中国品牌”,塑造“中国金梨之乡”对外开放新形象。
同时,隰县工商联在开展非公人士信念教育中,抓统联,重教育,把关心和教育非公人士作为扩大工商联工作的切入点,坚持帮助非公人士解决实际困难和提高非公人士理想信念并重,将全县的非公企业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统筹范围。通过同临汾市住房公积金隰县营业部的沟通协调,将全县的非公企业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统筹范围,极大的调动了广大非公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据统计,截止目前依靠梨果产业脱贫致富的贫困农户达6000余户,占到全县贫困户的30%以上,这为隰县脱贫攻坚工作和梨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