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新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完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链

“医家心”甘做基层医疗“守门人”

作者: ■本报记者程景亮孙智
    跨界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
    显然,沈阳医家心医疗管理有限公司CEO、联合创始人吴海波认为自己具备了以上两种特质。
    所以,吴海波从北京回到沈阳,从互联网行业走到基层社区医疗,从风生水起到回归原点再出发。
    孝子乡愁
    创办沈阳医家心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吴海波是有“私心”的。
    1981年出生的吴海波是个地地道道的沈阳人,2004年东北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北漂大军。
    当时正值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在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微软亚洲工程院(ATC)等知名IT公司组织参与了多个孵化项目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后,吴海波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并先后为200多家行业客户提供系统、APP产品设计开发以及运营推广等解决方案。
    凭借11年软件和移动互联网行业积累的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互联网产品设计经验,以及优秀的组织策划和渠道整合能力,吴海波的企业效益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吴海波也实现了几乎所有北漂一族曾怀揣的梦想。
    2015年,吴海波的父母前后经历了两次大手术,吴海波也频繁折返于北京沈阳两地。那段时间里,“在他们身边有一个医生朋友”是吴海波最大的心愿。
    “我的父亲、母亲都生活在沈阳,这里有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这一代人对于家庭结构转型、健康生活的诉求正日渐增强。如何才能让像我父母这样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便捷、优质、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父母的这段经历引发了吴海波的思考。
    作为这一思考的答案,2016年,本着“精于医、邻于家、暖于心”的初衷,吴海波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创办了沈阳医家心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家心”)。
    在详细调研了市场用户需求之后,“医家心”成立了专业的产品研发团队,为开办首家“医家心”基层社区医疗诊所做好了准备。
    经过精心筹备,2017年,首家“医家心”新型社区诊所正式开业,地点设在了沈阳的长白岛。这也是沈阳首家位于百姓家门口,可以随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西医诊疗和家庭医生为一体的社区O2O综合健康管理服务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诊所的医护团队均来自于原三甲医院体系内的工作人员。
    目前,“医家心”已经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东北国际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医学专家成立了合作医学专家团队,并完成了社区到三甲的双向绿色转诊,力争为每一位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健康管理,方便、舒适的就医体验。
    至于第一家“医家心”新型社区诊所为何选址沈阳,吴海波的回答简单直接,“有妈就有家,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呗。”
    未知的海
    事实上,对于吴海波而言,创办“医家心”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跨界”。
    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一系列医改政策旨在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当前,国家在政策层面开始逐步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加强慢性病管理服务、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医生多点执业也逐步放开,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养老等领域,社区医疗民营化成为了基层医疗社会化的直接落地。而互联网行业在过去的快速发展中、智能硬件、大数据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的成熟也带动了先进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受分级诊疗等政策的引导,社区医疗超过20%的民营化率给连锁化提供了成长的土壤,由于规模效应和精细化管理而产生的近万亿元的成长空间,成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大量关注,社区诊所也成为市场竞相追逐的标的。以至于同其他几乎所有具有“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属性的行业一样,基层社区诊所也面对着资本的诱惑和野蛮生长的陷阱。
    在“医家心”核心团队所有人看来,“医家心”不可以仅仅是一家国际化标准的新型社区连锁诊所,更应该是一个社区智慧医疗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因为注入了互联网技术与理念,既可以实现包括体检、看病、买药、康复等功能的家庭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还应该为医生的基层多点执业,以及和行业伙伴合作提供更多的可能。
    所以“医家心”以国际JCI社区医疗标准为运营指导,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创新家庭医生服务,为基层诊所和社区居民之间搭建新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全民健康管理服务链,并研发了连锁门诊系统、健康管理系统、C端用户APP、医护端APP,且申请了自主研发软件著作权,同时完成了“医家心”品牌VISCIS建设,设计开发适用于基层诊所的互联网支持产品。并与平安万家达成了战略合作,作为商业保险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的试点单位,与何氏眼科、迪安检测达成合作,以期真正做到优质、便捷、创新、共享。
    相比其它产业,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民营基层社区诊所而言,在政策引导、行业升级、市场拉动的背景下,无论是实际获利、实践模式、还是未来走向,目前看来还都是未知数。同时,民营社区医疗还面临着医保衔接不力、双向转诊机制尚未流畅、人才结构限制等因素导致的服务能力不足等痛点。
    虽然困难重重,但吴海波认为,只要紧跟医改趋势,致力于发展差异化、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的基层医疗服务,就能充分提升服务品质,适应市场不同需求。在政策的导向与支持下,“医家心”将更有信心,也会更坚定地探索基层社区医疗,以多种形式布局基层医疗机构,从而真正推动全社会医疗服务整体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