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骄子故事”
作者:
■本报记者陈明见习记者苏显中
在党中央作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庄严承诺下,四川骄子农业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密切联系“三农”,主动投身到“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
四川骄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公司全年可生产高档猪料6万吨。并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执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生产绿色高效环保的产品。公司2009年11月成立以来,与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长期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负责公司产品配方的研发,并对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等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和建议。
抓培训提升贫困户养殖技术水平
四川骄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服务三农,产业扶贫为己任。近年来,共培育贫困养殖户180户;举办技术培训60余次,受训人员达9500人次;开展科普讲座24次,受训人员达4800人次。组织科技下乡服务、科技赶场45次,发放宣传资料3.6万余份。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讲座、印发科技书籍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养殖户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纵深发展。
建协会解决养殖户后顾之忧
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贫困养殖户,服务三农,四川骄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青神县联合生态养殖行业协会。
近年来,协会不断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协会成员从最初的100余名发展壮大到500余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名。成员在协会“五个统一”(即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采购、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发展模式下,抱团取暖,不断改良生猪品种,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统一销售渠道,真正做到开源节流。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有养殖能力的,协会采取优先销售、保底价格的优惠政策,从而使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1万-1.5万元;无“造血”功能的贫困户,采取股权量化保底分红的形式,形成“脱贫搭档”,在贫困户不付出,无风险的情况下就能得到保底分红收入,从而脱贫不返贫。
重创新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
通过几年的发展,成功探索出银会合作模式,即“协会+公司+银行+保险+贫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由协会牵头,四川骄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协会会员进行联保,邮储银行提供贷款,解决了贫困养殖户的资金缺口问题,提供了生产要素保障,促进贫困养殖户增收。自银会合作以来,协会依托公司累计从邮政储蓄银行获得融资900万元,其中为122户养殖户发放贷款600余万元,解决了协会、养殖户和公司的融资难的问题。通过该模式,扩大了协会和会员的影响力、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带动会员养殖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