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跟党走为人民
作者:
■本报记者田未
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的燕落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但因地处密云水库的正北岸,属水源保护区,旅游、种植、养殖等产业受到了严格控制,故经济发展缓慢,百姓收入一直不太乐观。今年夏天,北京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联盟以及北京光彩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来到燕落村实地考察,两家机构联合在此设立了奖学金。
这是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号召之后,民营企业家与社会公益组织平台做出的积极响应。
紧跟时代步伐前进
在这次公益活动背后,有一个人的辛勤付出不能忽视。
她叫徐军,中宣育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北京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联盟发起人之一。她是财会战线的优秀女企业家,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致公党党员,中共党员。今年8月,为带动更多人加入公益并走入公益活动的正轨,徐军推动并介绍北京中小会计师事务所22家联盟单位,联合北京光彩公益基金会开展了助学帮扶工作,并在密云区贫困的燕落村设立奖学金。
而此次响应中央“精准扶贫”号召开展的助学帮扶工作,只是徐军跟党走的一个侧面。
她的人生本身就书写了一个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向前的故事。这位曾经作为知青在内蒙古插队六年的女子,身上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骨血。
同样,她还是一个不惧变革的人。结束插队岁月回京之后的徐军,当过人民教师,在教育局财务科和校办公司的财务科工作过。1996年,北京中宣育会计师事务所经国家批准设立,独立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所规定的各项注册会计师业务,徐军成为了事务所负责人。
三年之后,在世纪末的1999年,公司改制。“30年的工龄没有了,这一次算是下海了。”虽然是被迫“下海”,但从那时候开始,在徐军的带领下,公司业务范围、服务项目不断扩展,逐步形成集团化管理模式。目前集团拥有170多名员工,已为近万家企业提供审计、咨询等优质服务,在社会创下良好声誉。
公益是另一项事业
秉承“不求大,求稳”的态度,徐军遍尝酸甜苦辣,一路走来,在党的政策引导下,谱写了自己的创业史,也将做公益作为了自己的另一个事业。
曾经当过教师的徐军,对于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未来,尤为重视。从2003年起,她就连续四年在北京联合大学设立“中宣育奖助学金”,资助60名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四年学业;汶川地震期间,作为致公党委员的她,在北京市慈善协会建立致公爱心基金,为地震灾区四川汶川捐款建立致公小学;2008年至2011年,在贫困山区密云县不老屯中学建立“奖励优秀师生奖学金”;2011年至2013年联合北京光彩教育基金会(后更名为北京光彩公益基金会)共同创立“光彩助学计划”,签定连续三年的资助计划,还邀请市属名校中学校长为密云县不老屯中学发展给予现场指导,促进不老屯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公益是一个理念性的东西。不是钱多就可以做公益,而要充满爱心,抱着对社会回馈的态度。”徐军这样说。
她以“把公益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为己任。近年来,徐军多次借助北京光彩公益基金会的平台从事公益活动,初衷也即在此。她说,北京光彩公益基金会是在各方面监督之下做项目,企业的钱捐助之后,做公益就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规范化操作。例如,北京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联盟22家企业的捐赠行为,不是善款捐出就终止了,而是会通过基金会组织的后续活动,让学生知恩,让更多企业家受到公益精神感染,把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意识传递出去。
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其他人,徐军在身体力行。她曾多次为印尼海啸、贫困家庭、白血病患儿、社区服务和建设、灾区等捐款捐物。她还经常组织医生到孤寡老人家进行义诊活动。节假日,徐军会去看望本辖区的老红军、贫困户和养老院的老龄弱势群体。2017年春节前夕,由北京市工商联党组带领北京光彩基金会等企业深入密云不老屯燕落村帮扶活动中,徐军捐款5万用于购买节日必备的生活用品,为燕落村贫困老人和退伍军人送去温暖。此外,自2014年至今,徐军还连续四年带领公司党员和员工购买老人需求食品、用品,到牛街民族敬老院进行慰问活动。
公益也是党员的自我修养
“爱心公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扶贫济困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企业,带动社会去温暖、关爱弱势群体,树立良好的尊老爱幼社会风气。并希望更多领域的人积极地参与进来,把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徐军这样说。
怀着一颗跟党走、为人民的心,徐军不仅在事业上不断精进,公益事业上不断拓展,在思想上也不断向党靠拢。
“十九大报告,我全程认真学习领悟,然后又专门参加了两次学习。”作为一名新党员,徐军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夙愿,她自少年起就以能够成为共产党员为荣。“去年进入预备期之后,一直在通过党课、公益等形式,去做一些事情。”在徐军这里,公益成为了一种共产党员的自我修养,她希望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为国家、为企业、为社会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