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墨寻香 大道良行

——浙商书法艺术家吴良行的文商之道

作者: ■曹军本报记者万润龙
    认识吴良行,是在四年前。
    记者当时接到一份邮件。邮件内容是一幅行草书法“和声”,配了一曲乐府体的《和声赋》。书法行云流水,赋文铿锵有声。让记者惊讶得是,作者为同一人,而且是一位企业家。
    于是,记者者认识了这位“企业家中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企业家”——吴良行。
    溯流求源
    1942年,时近仲夏,吴良行出生在当时还是浙江省温岭县的一个小渔村里,名叫天仙汇。吴良行因是家中幼子,父母长辈视若珍宝,吴父想起了《诗经》中“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诗句,便给吴良行取乳名为“小玉”,希望他日后能成为一位如玉君子。吴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儒商,所以吴良行自幼便在私塾里接受了基础的儒学教育,受到了正统的儒家思想熏陶。
    就这样,幼年的吴良行就对“儒商”的家风耳濡目染,在脑海里种下了儒学的种子。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接踵的年代,吴父的木材生意惨淡经营。吴良行目睹了父亲的艰辛,幼小的心里便告诫自己要发奋读书,以改变家庭的境遇。在那样一个寒窗岁月中,吴良行撰文行字都是用毛笔。父亲在生意打烊后,手把手地教其写字,一边教着写字,一边还教育吴良行:
    “做人也要像写字一样,要老老实实,堂堂正正。”
    吴良行自小从描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字,到临写、背临,几年下来,他的书法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每当逢年过节,街坊邻居总会络绎不绝地登门求字求联。
    书法之道不仅仅是一个“写”字,书法是反映墨者思想与理念的一面镜子,而传播思想才是书法的核心。吴良行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依旧教会了吴良行以“仁爱之心”来面对大千世界;吴父则是通过严苛的家教教会了他待人接物都要“规圆矩方,以礼相待”,在这样的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家风下,儒家精神日益内化为吴良行人格品质的一部分,成为他做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挥毫泼墨的精神渊源以及企业管理的文化源头。
    创业号角
    大学毕业后,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吴良行被下放农村。在那样一个艰苦的年代,他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书法。那时生活条件很差,有一年年关前,为了补贴家用,吴良行经历了人生里的第一次创业——在天寒地冻的三九天里卖春联。书法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思想境界的提升,更是一种对待生活乐观豁达的态度。
    转眼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大潮给中国大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吴良行已经成为了国营企业里的技术副厂长,但每个月仍旧拿着几十元的工资。面临着当时“上有老,下有小”这样的生活窘境,看到单位里仍旧显得沉闷、安逸、保守的氛围,吴良行终于没有办法再安坐下去。就在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吴良行向已经工作了多年的工厂递交辞呈,决定“打破铁饭碗,单骑闯天下”。
    时年1985,吴良行写下“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幅书法,不顾家人亲友的反对,高利借来1500元启动资金,以三个人、三台旧机床,租用不到15平米的家庭作坊,创立了当时的温岭县大众齿轮厂(中马集团前身)。这就是“中马”企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故事——“三支步枪闹革命”。
    吴良行回忆起创业时说道,自己一直将儒家思想里的“中庸之道”奉为行事准则。很多人一想到“中庸”这个名词,首先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平庸、保守、古板、老古董的感觉,吴良行想这大概是受了这个“庸”字的影响。“中庸”的“中”,意思很简单,就是天下正道。“庸”是一种实行天道的法则。中庸之道的完整意思应该是不做违背客观自然规律的事情,修合自我、顺应天道、因时制宜、顺势而为、与时俱进的做事情,搏人生。
    “这样来解释,我当时选择创业就不难被理解了。”吴良行说。
    以文兴企
    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他在《吾国与吾民》中,对中国的书法艺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一定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笔来书写我的情感。可以看出,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东方文化、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
    那么,究竟是书法中的哪些要素,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如何能渗入到企业管理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达到“以文兴企”的目的呢?
    吴良行回忆道,当年创业,一无资金,二无市场,前面是浙东汽摩配件行业无序竞争的恶劣环境,后面是继之而起的强劲对手。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在15平方米小作坊的墙上,当着仅有的几名员工的面,郑重地贴上了自己书写的企业第一句口号:求新、求变、求发展,爱人、爱家、爱工厂。
    谈到“求”这个字,吴良行微微一笑说,我写过一幅字叫“求人之道”。“求”的方式有很多种,企业发展中需要精益求精;国与国之间政体不同还需要求同存异;打仗时,如果国家间势力悬殊还需要求和;科学研究的漫漫长河里更需要求是精神;生病需要求医;遇到问题需要求教;遇到困难需要求助等等。中马集团31年来的发展也让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企业想要发展的好,发展的快。这个企业必须要有浓厚的“求”的氛围。不管是高层还是基层,都必须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拥有协作的精神,学会“求”、敢于“求”、擅于“求”,更愿意被人“求”,只有如此,才能“求”得企业更好的明天。
    吴良行在文化治企上还有一幅书法,名曰“鸭子精神”。吴良行说,鸭子有团队协作、默默无闻以及“死鸭子嘴硬”这三种精神。如果你能够仔细观察,就会知道鸭子都是一致的团体队列,如果有一只鸭子落在队形外面,它很快就会感到自己越来越落后,由于害怕落单,它便会立即回到鸭群的队伍中。而这,就是团队协作。成群的鸭子在池塘中努力划动脚掌的时候,我们是根本看不见的,我们能够看到的永远只是它们那悠哉游动的样子。鸭子看起来“悠哉”,却一直在水中拨动脚掌,前进着。而这,就是默默无闻。“死鸭子嘴硬”的精神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一种永不屈服的忠诚精神。鸭子已经死了,嘴却还是始终紧闭着,这不是“威武不能屈”是什么?
    除此之外,吴良行通过书法为载体进行文化治企的例子数不胜数。运用《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诠释一个企业的“自强不息”,就是要不断地创新发展;而“厚德载物”,就是要将产品的生产从基层开始就要赋予在高尚的品德上,绝不将不合格的产品售与客户。
    以一条“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吴良行将其作为企业的道德标准。企业创始人吴良行于1996年挥毫写下此句,此时正值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吴良行的用意也很深远,在做一些事情时,员工的动机好坏,负责与否,作为上级不可能一切尽知,修合之路是很漫长的,员工必须要凭借自律来约束自我。通过不断地建立与企业的情感羁绊,成为“企业的亲密家人”,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最为珍视的财富。。
    “只要人的问题解决了,一切其他的问题就不是难题。”吴良行说。
    在吴良行用书法记录企业发展的内容中,有一条“治厂方略”:以法治为基础,以德治为核心。
    吴良行解释说,以法治为基础,就是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管理者要树立制度的权威性,避免“人治”,确保企业科学稳健地发展;以德治为核心,就是在法治的基础上,突显人性化管理,体现仁德之风。
    而如何管理诞生于中国这块土地的现代企业,一直是中国企业家们孜孜以求的问题。有人完全学习美国日本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却发现“水土不服”;有人完全信服所谓的“中国式管理”,最终却“此路不通”。而吴良行却在多年以前,自发地调和了这一矛盾,既以法治为基础,确定企业管理的基调,又以德治为核心,处处体现中国人向往的仁德之风。说到底,是因为他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的特殊国情——一个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但依然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因此,既要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又要适应现代企业的特性。
    在吴良行的书法集样稿中,有这样一幅作品:
    “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吴良行认为,和而不同,是客观世界“多样统一”的真实反映。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事物总是在千差万别中协调发展,所以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和谐”作为尺度,“以和为贵”。
    而事实上,“和”之一字,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比如,儒家最重要的书法艺术观——“中和”,就是通过书法艺术结构内部的各种审美要素间的对立和变化,达到“和谐”的境界,以求最大限度地展现书法的艺术魅力。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吴良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将他对于“和”的理解应用到了企业文化的塑造中。
    中马集团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再加上工作经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作开展上必定存在各种问题,这就是“不同”;但中马集团的发展又需要稳定的员工队伍,需要大家的和谐相处,即在“不同”中追求“和”。
    吴良行认为,如果公司没有原则,一味地人情化管理,就很容易走向“同而不和”,企业的管理需要追求的是以公司的原则为基准求同存异,通过“和而不同”的人性化管理,实现企业中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和谐局面。
    “和”,可以说既是吴良行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又是吴良行书法作品的关键词。早在1994年,吴良行提出的十六字企业精神中,“人和”就位于企业精神的首位,并将其视为企业精神的基础;1997年3月,吴良行提出“构筑和谐中马,共建美好家园”;到2012年12月,他更是奋笔书写了《和声赋》,提出“国之昌盛,和谐为本;百姓昭明,知和识礼;企业兴旺,和衷共济”的观点。
    吴良行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中马集团企业文化的渊源。他所做的就是要将传统文化与书法的表达方式相结合。从企业精神到思想准则,从指导思想再到方针政策,使企业文化通过书法艺术的表达形式来输出,成为便于员工学习和落实的理念。
    31年过去了,在吴良行的带领下,如今的中马集团已成长为中国齿轮产业中拥有汽车传动、园林机器、环保新材料三大业务板块的集团化企业。高端精密汽车传动零部件远销美国,便携式园林机器备受欧美客户赞誉,高效节能轻量化汽车变速器在SUV、MPV等领域创造了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的佳绩。
    修合人生
    吴良行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位极富艺术情怀的儒商。他在书法艺术上独具匠心,曾获首届“世界浙商书法大赛”金奖等多项书法荣誉,被媒体誉为“浙商书法家”。
    时至今日,回想当初的创业历程,吴良行仍然百感交集。书法陪他度过了创业的艰难时期,也同样见证了吴良行与企业的进步和提升。面对压力之时,书法将他紧绷着的思想引入到墨海中徜徉,使他在商场中变得更加从容不迫。时至今日,吴良行虽是古稀之身,却无古稀之心,书法将一个天真烂漫的种子种植到了他的心房之中,使他拥有了年轻态的快乐泉源。吴良行说:“也许有人会质疑:中国书法的本质是审美,属于美学领域;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是求真,属于科学领域。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的文化,与书法的审美文化风马牛不相及,怎么可能‘糅合’到一起呢?”
“这样的质疑看似有理,但是他们忘了:无论是书法审美,还是企业管理,都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他们共同的‘中介’,就是这种文化精神背景下的‘人’。书法是人的精神的外现,而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精神的塑造与启发。”
    吴良行说:“书法对于我来说,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里,我不想以此成名,更谈不上成为什么书法家,也不要参加这协会那协会的,它是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是我修合人生的好搭档。”
    吴良行自幼练习书法,成年创业后又以书法总结着提炼着企业的文化精神。人生70载,企业30年。从楷书、行书、行草再到草书,书法一步步将吴良行的人生境界展开,深化了他的生命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到今天,商场的喧嚣已在吴良行墨道的氤氲中化成了几声远去的脆鸣。
    吴良行说,无论你多么不舍,所有看得见的资源都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