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近日,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7年会在北京举行。论坛发布了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重要研究成果《临空经济蓝皮书——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该报告发布了我国首个“中国临空经济指数”。
报告认为,随着临空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许多国家和地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地区级甚至世界级影响力的临空经济区。
据介绍,“中国临空经济指数”是结合地区生产总值、人流物流总量、服务辐射水平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包括3个系统指标、15个状态指标、15个要素指标。该指数对2016年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并且排名位于前28位的机场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上广深临空经济实力最强。从对临空经济水平分级的评价来看,北京首都机场处在成熟初期,略低于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从六大地区的得分情况来看,华北地区得分最高,这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特大型城市腹地支撑、机场核心优势、集聚辐射能力明显要优于中部、西部地区。”
据悉,本届年会旨在聚焦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共同探索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引领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潮流的新模式、新思路和新举措。据年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际城市论坛已经成功举办13届,每届都会围绕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