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行业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年会召开
作者:
■本报记者傅春荣
“新时代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呈现五大新方向——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人文城市、紧凑城市。”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17第四届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年会”上了解到:从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来看,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将会继续快速推进,而且将更加注重有效投资;对于海绵城市、绿色市政、特色小镇、生态建设等一系列绿色基础设施领域也将会获得更多关注,迎来更多的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从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三季度数据来看,基础设施领域依旧是重要的经济发展推动力。
然而,作为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综合性考量而编制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指出,在我国城镇化推进进程中,虽然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但还存在着投入不够、建设水平偏低、发展不均衡和产业集中度低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十三五期间的市政基础设施将集中力量发展交通系统、综合管廊、水系统、能源系统、环卫系统、绿地系统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由“增量”逐渐转向“优质”,同时充分发挥市政基础设施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的积极作用,我国城镇化和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也迎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
在此背景下,为探讨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形势、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新方向,助力行业企业认清新时代新方向、把握新形势新机遇,进一步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行业,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由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主办“2017第四届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年会”以“城镇发展新时代,基础设施新方向”为主题,吸引了国家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方、金融机构及相关服务商等近500名嘉宾出席。
本次年会重点围绕着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新形势和基础设施新方向、新机遇等热点问题展开了分享与讨论,同时推出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供参会者对接洽谈,为基础设施行业企业认清新时代新局面,把握新形势新机遇,适应新发展新需求搭建了专业的学习交流平台,并务实地促进了有关政企项目的落地,获得业内好评。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基础设施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将会更加注重有效投资,而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海绵城市、绿色市政、特色小镇、生态环境等绿色基础设施发展来说迎来更多的发展新机遇;同时,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将促进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王永庆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商会要主动结合基础设施领域自身特点,深入分析会员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努力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方面服务,切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据悉,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年会是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动,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行业年度盛会,为行业主管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间搭建了沟通交流和合作发展的专业化平台,每届大会同时推出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PPP项目供参会者对接洽谈。大会对促进行业发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行业、促进政企项目合作落地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