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树起智能产业发展新坐标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

    近日,以“新时代、新思想、新挑战”为主题的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研讨会在江苏沭阳召开。会上,沭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少东代表经开区,分别与浙江长兴璐美纳公司、福建达丽集团、江苏品智纺织有限公司、沭阳安正信有限公司和沭阳盛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总量为20亿元的投资协议。
    “作为苏北地区唯一一家落户县级城市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依托包覆纱、家纺和智能针织三大板块,我们已逐步形成涵盖机械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实现了由‘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加快转变的良好开端。”沭阳县委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卞建军如是说。
产业集群显效应
    “沭阳的纺织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但创建了中国包覆纱产业基地、国家提花遮光面料开发基地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还荣获了‘全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贡献奖’、‘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和‘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荣誉,纺织服装产业规模持续稳居苏北前列,已成为全市发展最快、势头最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宿迁市副市长李荣锦向记者介绍说。
    近年来,沭阳把纺织服装产业确定为该县"2+1"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并重点予以扶持和培育,数据显示,目前,沭阳县纺织类企业达到35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今年1-11月份,纺织产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72.46亿元,总量位居苏北前列。
“柔性制造”塑转型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提出目前我国针织行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我国针织行业行业规模继续扩大,增速有望探底回升;二是质效领跑,针织印染领先行业利润率水平;三是内销占比持续提高,针织面料出口稳步提高。对于针织行业的发展前景,杨纪朝认为,行业转型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针织行业未来要努力顺应新经济、新技术及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把握新零售、消费升级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集聚更广泛的创新要素,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时代,在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续等方面积极探索,走科学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并实现“科学时尚绿色”发展。
    记者了解到,“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计划用5-10年的时间打造成百亿级针织品生产基地,努力形成现代针织制造业高地、品牌集聚地、创意策源地、针织品集散地,推动针织产业从设计、加工、产品、管理、营销和服务体系等各环节全智能化转型升级,让其真正成为“中国智能针织名城”。
“智能针织”打造百亿级生产基地
    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宣读了关于授予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全国针织行业示范园区”的表彰决定。杨纪朝向沭阳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魏伟授牌“全国针织行业示范园区”。
    谈及园区的示范亮点,魏伟向记者介绍,沭阳县响应国家部署,抓住我国纺织产业区域结构调整新机遇,选择我国纺织产业中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之一的针织产业,并选择了能够彰显纺织“科技产业”特色的“智能针织”领域,率先在全国推出占地103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区——“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该产业园的建设不仅为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集聚、产业集群提供载体支撑,更为产业质态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条件。
    “沭阳的跨越和转型,足足走过了20多年。交通区位、功能配套的载体平台,日趋完善的产业链条,丰富的环保容量,加上土地指标、管道天然气等资源、细致的政府服务和优惠的招商政策,都是我们今天能够向与会来宾介绍的投资环境,特别是沭阳敏锐抓住了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趋势,紧紧瞄准‘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的发展定位,建成了全国首家智能针织产业园,率先站在了行业发展前沿,这也是5家民营企业在会上能够真金白银落地20个亿的背后支撑。我们的改革之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魏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