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攻坚路上留下深情脚印

——云南中民村党总支书记杨守政脱贫有妙招

作者: ■叶含勇姜刚

    现年47岁的杨守政是东村镇中民村委会武定庄村人,现任昆明市党代表、富民县人大代表、东村镇人大代表、中民村党总支书记。2016年,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全力打赢脱攻坚的工作要求,东村镇中民村委会被列为富民县两个整村脱贫攻坚行政村之一。在中民村委会扶贫攻坚路上,处处留下他深情的脚印。
    面对全村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状况,从小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中民村委会党总支书、县人大代表杨守政身感肩挑千斤重担。
    杨守政带领村委会一班人用了一星期的时间,再次对这片熟悉的土地和村庄走了个遍。经过村委会一班人的分析讨论之后,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要打赢中民村的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和精准的举措。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编制了《东村镇中民村委会脱贫攻坚整村推进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素质提升五方面精准规划。在12个自然村中实施2个美丽乡村建设工程、5个村实施精准脱贫工程、5个村实施切块资金建设工程,对25户77人的建档立卡实施点对点精准帮扶。规划的制定为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措施。中民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迈出了第一步。
    脱贫攻坚,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是关键。早在2015年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杨守政就联名提出“关于立项建设中民村委会至轿子山旅游专线连接线的议案”,中民村委会东邻寻甸县的鸡街镇,距轿子山旅游专线仅5.5公里,境内只有3.8公里未通,修通连接轿子山旅游专线的连接线,将有8个自然村333户1255人受益。
    去年7月,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菖蒲箐村至轿子山旅游专线连接线正式开工建设,该道路设计宽度6.5米。老高山上修起了像模像样的乡村公路,中民村委会的东大门终于打开了。
    走在新修的宽敞乡村公路上,杨守政说:“在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下,中民村的脱贫规划项目已陆续启动,投资280万元的麻地村、瓦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元村、坝口村等5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有序推进。中元村至麻地村6.2公里的道路已贯通,目前,正在做前期道路硬化的准备工作;白龙潭至轿子旅游专线3.4公里的道路建设项目堪查放线工作已经完成,资金已到位,开工建设是箭在弦上。”
    在乡村公路建设项目上,他多次到镇上、县上找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对道路的规划建设提出好的建议。征地工作是道路建设的头等大事,中民村委会的道路建设,只有建设工程资金,而没有征地补偿费。若要按武倘寻高速公路的征地补偿标准,那么中民村的乡村公路建设将无法进行。
    面对这一难题,杨守政带领村委会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白天群众下地干活不在家,就找到田间地头。晚上,深入到村子里召集群众开动员会,给他们讲脱贫致富修路的重要性,“要舍得吃点小亏、牺牲眼前利益,换来中民村今后的大发展、大富裕。”磨嘴皮、泡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耐心细致、反反复复的思想工作,占用土地的农户终于想通了,并同意无偿拿出土地修路,对占用的果树补偿只要高速公路补偿标准的十分之一。
    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中民村的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快速推进。通过实施乡村公路建设项目,使以往的交通死角、山旮旯变成了东村镇与轿子山旅游专线连通的前沿窗口,从中民村到县城的时间缩短了近一小时。
    白龙潭村民秦正兵,抓住公路即将开工修建的大好机遇,大胆尝试,在自家的果园里建了大山沟里的第一个农家乐——白龙潭彝家山寨。周末,向到大山里“休闲”的市民卖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生态,无污染、无公害的“农家味道”,从而,为开辟山乡旅游迈出了第一步。
    谈到菖蒲箐的整体搬迁,杨守政深有感触地说:“菖蒲箐村是中民村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难点。全村33户人家座落在滑坡地段,在脱贫规划中需整体搬迁。‘金窝银窝不如我们的土窝窝’,这一传统观念在菖蒲箐的彝族群众中根深蒂固,刚开始起动这个项目,群众就不愿意。”
    2016年7月16日,杨守政组织带领菖蒲箐的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楚雄的紫溪彝村进行实地参观,通过参观“洗脑”,干部群众深有感触,思想观念有了改变。趁热打铁,他们抓住群众思想观念开始有所转变的时机,在菖蒲箐村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党员和村民代表每人包6户群众做思想工作,并带头进行搬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那些思想僵化的群众。
    经过大量的群众工作和政策扶持,全村33户人家同意搬迁建房,目前,整村搬迁工作已近尾声。县政协组织开展的“我为脱贫做件事”活动,投资60万元建设的文化活动室已落成。一个斩新的菖蒲箐村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若要富,先修路,产业发展是支柱。在中民村的产业发展上,他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
    2016年6月,在市农业局的扶持下,成立了“富民县林满润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示范养殖区,带动群众发展林下土鸡养殖,现在已发展社员13户,土鸡养殖已初具规模。如何带领更多的农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他一直在思索着。
    经过积极争取和多方努力,中民村委会注册成立了由集体控股、村“两委”负责经营管理的“富民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瑞禾苗木种植公司,流转土地种植玫瑰50亩、绿化苗木50亩,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带动群众发展种植业,同时,还可以每年为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分到400元的红利。这一产业扶贫模式得到了上级的认可,2016年全市扶贫产业现场会议在中民召开。
    去年,中民村委在产业发展上,新发展荷兰豆种植35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150亩,新定植核桃苗4.5万株、梨苗2.2万株、软籽石榴苗0.66万株、李子苗0.1万株。今年,将新发展药材种植108亩,示范推广工业辣椒种植530亩。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领导的直接挂钩帮扶下,目前,中民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已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启动帮扶项目40多项,为加快中民村的脱贫攻坚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多来,在中民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杨守政带领村委会一班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的脚步踏遍了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为早日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但是,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在听取选民意见建议和反映选区人民群众呼声的同时,还要关注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几年来,杨守政先后在县人代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对富民工业园区小干山片区进行基础没施建设的议案”“关于严格落实专项扶贫资金的建议”“关于实施中民村委会中元村至麻地村公路硬化的建议”“关于解决全县村委会监督委员会岗位补贴和办公费的建议”“关于立项建设菖蒲箐至轿子山旅游专线连接线的建议”等16件议案、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有的建议还直接为中民村的脱贫攻坚项目的实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的中民村委会,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更多的贫困户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开始过上了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