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玉溪市工商联按照“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实现多元社会帮扶、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提升基层组织活力、切实改善基础条件”的扶贫攻坚思路,实施智力帮扶,协调各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鼓励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抓实产业培育打造支柱产业。
“玉溪市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在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上下足‘绣花’功夫。”玉溪市工商联主席杨建敏近日表示。
杨建敏指出,玉溪市工商联将继续发挥密切联系民企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到本地投资兴业,做足做细做精扶贫工作,将玉溪各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实际帮扶行动增加群众收入、助推云南经济跨越发展。
2012年,玉溪市工商联与新平县平甸乡磨皮村委会结成帮扶对象。5年来,玉溪市工商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主动联动当地民营企业——褚橙庄园,最大限度地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共同助力新平县磨皮村脱贫攻坚工作。
5年来,玉溪市工商联按照“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实现多元社会帮扶、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提升基层组织活力、切实改善基础条件”的扶贫攻坚思路,实施智力帮扶,协调各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鼓励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抓实产业培育打造支柱产业。
目前,在褚橙庄园的精准帮扶下,新平县平甸乡磨皮村的脱贫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其中该村农户月均管护工资1650-1800/月,户均年收入7万元以上,管护地块多的农户年收入可达15-20万元。2015年末,“褚橙”磨皮基地累计发放当地员工工资+农户管护工资共计821.6万元。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奠定扶贫致胜保障
据悉,新平县磨皮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玉溪市工商联在帮扶的道路上,坚持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发力,做到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两轮驱动、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统筹推进,切实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3场攻坚战,确保了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有力地推动了整村的脱贫致富。
在整个工作进程的推动中,玉溪市工商联主要从建立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服务机制、建立土地租金的逐轮递增机制、建立农户与土地的连接共生机制、建立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升机制等六方面着力,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强化产业支撑脱贫 形成脱贫可靠力量
玉溪市工商联与褚橙庄园多次协商后,最终确定了新平县磨皮村的4704.6亩土地一次性流转给“褚橙”金泰公司,租期为30年。其中2014年,第一轮(五年)土地流转租金1602.12万元,208户户均7.68万元。外加青苗补偿费、果木补偿费、零工工资、管护工资等户均地租收入超过10万元。
另外,已流转土地片区的磨皮村208户、885人全部就地转移为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农户帮“褚橙”公司管护土地(果园),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承担种植风险,农户按时领取管护工资。有效解决了农民兼业化、农村“空壳”和谁来种地的问题,完成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蝶变。
同时,土地流转后,户均获得11亩(约1100-1200株)柑橘地的管护权。挂果前三年,年管护工资1.8万元。进入盛果期后,按产量每公斤不低于0.85元(2013年参考价)计价核定管护人员的工资。随着果木成长、管理难度增大和物价指数,2016年4月,磨皮基地管护工资在2014年核定的基础上涨10%。
变“输血”为“造血” 引导村民转换思想
土地流转后,造成了新平县磨皮村大批青壮年劳力“滞留”的问题。
面对该村部分村民亟需转移就业的实际,2017年,玉溪市县工商联、民盟玉溪市委先后举办了法律进社区、蔬菜产业、甘蔗产业、核桃嫁接管护技术、“自强、诚信、感恩,脱贫光荣”等五场次2107人次的技术技能培训和教育宣讲活动。
这些培训活动积极引导农户善经营、会管理,科学种田、科技致富,带技术外出务工经商,持证上岗,多渠道寻找增收致富路。同时,教育引导农户苦干、实干,破除“等靠要”思想,依托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开发,实现“脱贫致富”“脱贫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