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指数2017年度报告》发布

民企海外投资呈现飞跃式发展

作者: ■常晓君等

    近日,由南开大学全球经济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编写的《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指数2017年度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分析了中国民营500强企业2005年至2016年的对外投资活动。该报告是在南开大学教授薛军的主持下完成的,多年来薛军一直从事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在该领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
    中国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2015年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随着中国成为贸易大国,贸易量的增长必然带动对外投资的增长。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2002年的27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701亿美元,201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481.9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性增长趋势已经形成。其中,民营企业作为推动对外直接投资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该报告的统计结果,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从2005年7件增长到2016年的211件,金额数从2005年的1.2亿美元到2016年的658.5亿美元,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整体规模上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这种增长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源于我国经济政策大力支持。随着2014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逐步加强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巩固合作伙伴关系,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带动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局面。期间各种投资优惠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给我国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投资便利,特别是对于我国致力于海外直接投资的民营企业而言,“一带一路”战略意味着黄金机遇期的到来。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国际层面受其他国家政治和市场因素影响的投资风险仍然存在,国内层面企业也面临着由于政策变化带来的投资不确定性。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到,我国将对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具有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的企业加强监管,并建议相关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审慎决策。这也意味着我国政府部门对于部分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将采取限制性措施。由此可看出我国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时需要为适应各种变化做足准备,如充分观察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现状等,从而找准适合自己的定位,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然而目前现有的各种数据库极少区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没有专门针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数据库,缺乏相关统计分析资料,不便于我国民营企业参考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指数2017年度报告》通过对现有数据库进行筛选,分析了工商联根据对民营企业定义筛选出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海外投资相关样本数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研究空缺。
    该报告在统计分析时采用指数分析法,构建了“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指数”五级指标体系,从指数层面将数值复杂的金额与数量的变动简单化,使报告更加侧重于变化趋势,从而突出了时间序列的特征,便于观察分析。在写作顺序上,该报告首先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指数体系的构建进行说明,接着从总体上分析了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情况。随后,在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三大板块中,该报告都分别从整体上、来源地、投资标的国(地区)别、行业别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了以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为样本的海外直接投资的状况。
    该报告总体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该报告是国内首次创建独立的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并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报告。在数据库的选择方面,该报告采用的是国际知名的BvD-Zephyr并购数据库和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的fDi markets绿地投资数据库。在样本数据的选取方面,该报告分析了中国民营500强企业2005年至2016年的对外投资活动。
    2、该报告是国内首家采用指数分析法并构建了“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指数”五级指标体系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2011年至2015年的均值为基年,从并购和绿地投资两个方面构建了五级指标的全面指数体系,测算了各种划分方式上的金额指数和数量指数,将数值复杂的金额与数量的变动直观化。
    3、该报告从多角度分析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将海外直接投资分为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部分。在行业别分析中,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使该报告的分析结果可以和其他的一些国际上认可的研究报告进行比较分析。在并购部分加入了融资模式和支付方式的分析,未采取传统的个别案例分析法,而是在大数据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反映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融资模式和支付方式的一般性特征。
    以下是对该报告中各章节的概略导览,共分为五部分:项目数投资额摆脱危机高速增长、四个视角看民企海外投资、海外并购出现新特点、绿地投资成为新趋势以及附录部分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