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用“互联网+”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尝到甜头

反映问题像发“朋友圈” 受理问题像与朋友“聊天” 监督就像“点赞”与“拍砖”

作者: ■韦静本报记者李运涛

    日前,记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采访时获悉,广西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摆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的突出位置,努力在创新载体,搭载平台上下功夫,积极打造“互联网+”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探索打破部门壁垒,畅通信息渠道的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发展。
    今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在全国首创推出了立体多维社交化“互联网+”广西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采用自治区、市、县三级自主发布全网共享的模式,形成“反映一键送达、受理各负其责、监督分层涉及、信息联网共享”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大数据体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所反映的问题,相关单位部门能及时看到并受理,系统每15天把下级部门没有答复处理的问题,逐级往上级非公办归档,上一级相关领导可通过一键催办、批复等功能,督促事件的办理,形成层层督办的工作机制,处理的所有过程在系统自动记录,追踪到底。
    桂宝粉体有限责任公司是贺州首家专业生产超细重质碳酸钙产品的非公有制企业,可生产20至6000目的重钙系列产品。公司董事长杨军运一直被厂房土地性质所困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杨军运在广西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上如实反映了问题:因为历史原因,企业遗留了土地挂牌还没有落实,征地手续还没有完善,对企业发展很有影响……
    令杨军运没想到的是事情很快有了转机。
    “他9月中旬在平台上反映,我们9月26日就召开政企对接会,国土部门就当场答复了他的问题。”贺州市委统战部港澳海外联络科科长、工商经济科科长杨京才对记者说道。
    通过“互联网+”广西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事情很快得到妥善解决。
    类似这样通过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解决非公有制经济难题的事,不胜枚举。平台投入使用以来,服务作用突显,截止11月23日,“互联网+”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在全区14各市111各县(区)的认证人数达174238人,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覆盖。同时,受理非公有制企业各类述求887件,相当于去年受理量的100多倍,目前所受理问题已解决655件,解决率达70%以上。
    广西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负责人王万程介绍说,“我们在数据的权限设计上,采用的是‘谁的孩子谁抱回家’的理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反映的问题就像发‘朋友圈’,各级的政务人员受理问题就像在与朋友聊天,督办人员监督就像点赞与拍砖。”
    “服务是最好的统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服务。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打通了非公有制经济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归属感。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助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工商联党组书记熊春寒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