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借西北6大新兴支柱产业谋发展

在新材料新技术上发力 积极参与军民融合优势产业 进行企业智能化改造

作者: ■王保军陈庆本报记者刘可

    12月13日,由陕西省工商联主办的“陕西省工商联、省工信厅交流座谈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工信厅厅长蒋跃做产业政策解读。陕西省工商联主席徐明非、省工信厅副厅长兰建文、省工商联副主席郑佩宏、省中小企业局总经济师尤战存出席会议。会议由陕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沈涛主持。
    “有些本土的科研企业,研发再投入的费用占到了企业总利润的20%,还有些甚至超过了50%。”徐明非特别肯定了西北民营企业的科研精神。他说,“这是企业家创业的最好时代。”
    “工业建设来不得半点虚假。”徐明非认为,民营企业在新时期的转型发展一定要有危机感和警示感,“只有清醒认识差距,才能缩短差距”。在新的发展时期,民营企业一定要在6大新型支柱产业中借力发力,才能不再错过大西北的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蒋跃就西北未来10年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领域的转型发展做了专业讲解,并着重对民营企业在6大新兴支柱产业中的发展机遇做了重点政策性解读。
    今后5年,民营企业要把着力点放在打造新的支柱产业上,通过培育增量、做大总量,实现追赶超越发展。
    蒋跃强调,西北经济要发展,必须要大力扶持发展新兴产业,降低对能源型行业的依赖。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蒋跃认为,未来西北地区应该根据自身工业基础及科教、资源、区位等优势,着力打造现代化工、汽车、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现代医药等六大新支柱产业,从而真正改变西北五省对传统能源型行业的过度依赖,改变陕西“西北老旧工业省份”的固化印象。
    “我们要造飞机、汽车、手机、好药,要改变陕西工业留给大家的挖煤形象。目前陕西国有工业比重为45%,民营工业比重为55%,比起中东部发达省份,民营工业占比还是太小。”
    蒋跃提出,民营企业在先进制造业方面还有很大提升和发展空间,在西北经济尤其是陕西经济的追赶超中,民营企业可以在先进制造业方向趟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可以在新材料新技术上发力,积极参与陕西军民融合优势产业,参与企业智能化改造,抓住机遇。
    沈涛表示,陕西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陕西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无论是国家还是省级层面,都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出台和制订了诸多政策性支持和鼓励,在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层面上,未来民营企业将获得更多实惠,企业也将更加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