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助力浏阳市精准脱贫

作者: ■通讯员 罗永昌 本报记者 章勇
    大儿子自小患病,高昂的医药费让本就贫困的家庭不堪重负,浏阳市澄潭江镇洲田村的张龙志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2015年,他家成为村上建档立卡贫困户。
    去年,浏阳市民营企业华文烟花公司给张龙志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在无药生产线上工作。工作第一个月,张龙志领到3000余元工资。没多久,在扶贫干部与企业的帮助下,张龙志的妻子也顺利进厂做工,夫妻两一起管着一台机器,去年一年收入近8万元。如今,张龙志家已经建起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房,硬化了门前的空地,日子越过越红火。
    “仅华文烟花就给14户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并设置了专门的扶贫车间。”据浏阳市工商联一名负责人介绍,通过引导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全村7家花炮企业的扶贫车间为包括张龙志在内的近百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全村80%的贫困户走上了就业脱贫道路。
    近日,浏阳市澄潭江镇碧溪村78户贫困户都成了当地花炮厂“扶贫车间”的“股东”,每年都能拿到按贷款金额10%的保底分红。
    这几天,澄潭江镇碧溪村民曾钦玉很是期待:再过不久,他“入股”的花炮厂就将进行第二次分红,届时将再次拿到500元分红。
    以前,扶贫小额信贷以贫困户自主贷款为主,受劳动能力、收入保障等多种限制,事实上很多贫困户往往不具备贷款条件。现在“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入股模式让扶贫资金变成了贫困户的有效资产,“现在,贫困户不仅能作为股东享受到持续稳定的收益,还可以到入股的经营组织里打工,扶贫车间正发挥巨大威力。”浏阳市工商联主席刘来宏介绍。
    8月26日,一块金光闪闪的“精准扶贫车间”铜牌挂在在浏阳市龙伏镇德旺公司的车间门口。据湖南德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尚友介绍,此次与公司签约的贫困户共有23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进入“精准扶贫车间”食品加工岗位上班。“每月工资收入在2000元左右,另加提成和免费食宿。如果每人每年按工作300天计算,每个家庭年增加工资性收入约两万元。”张尚友说。
    湖南蜜蜂哥哥蜂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养蜂、中蜂种蜂繁育、养蜂技术培训、蜂产品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来,公司采用“扶贫车间”传递帮扶的工作模式,参与的贫困户通过养蜂成为扶贫车间的一员,公司对扶贫车间的贫困户做到“技术有人指导,风险有人承担,产品有人收购”,累计直接帮扶918户,传递帮扶2100余户。足不出村,家门口就能实现脱贫。一年来,“扶贫车间”在浏阳市多个镇上开花结果,村民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了工资收入,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可以通过扶贫贷款在“扶贫车间”里分红。这是浏阳市工商联开展精准扶贫的新举措,近年来,浏阳市工商联引导全市非公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3329户,帮扶产业项目57个,“万企帮万村”工作完成情况长沙九区县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