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一家管理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管金融保险集团,迎来了她88周岁的生日,她就是民族保险业的代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太平”)。作为中国太平旗下的专业寿险子公司,太平人寿全面继承和发扬太平品牌88年来“用心服务、诚信经营”的理念,不忘初心投身寿险事业,虽于时代大潮中历经坎坷,几多变迁,但终成大器,为世所重。
一部太平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保险发展史的缩影。《太平人寿创业十年记》中曾写道,“吾人于创设之初,即矢志于华商保险业之发扬光大,冀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二十载心血,终使太平人寿成为华商保险界的旗帜”!
值此中国太平品牌创立88周年之际,再次翻阅公司史料,猛然发现公司自设立后所坚持的经营方针、理念、产品、服务等诸多方面,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太平人寿发展一脉相承,它充分展现出公司保障民生社稷的初心、振兴民族企业的雄心,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决心,是一以贯之的,却能够在不同发展时期,诠释出崭新意义的太平人寿治业初心。『传播寿险理念为民生社稷摇旗呐喊』
“白发垂垂,不必求人,身故后付给其妻子,使一家之赡养有著,即子女之学业婚嫁亦可无虑矣。”
——摘自1934-1955年间太平保险产品说明书
众所周知,太平保险品牌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保险品牌之一。据档案记载,1929年11月,太平水火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1934年4月,太平水火保险在以“唤起国人合力,以期挽利权”为目的创办的5年后,决议去“水火”二字,实行产寿分业经营,添办人寿保险业务,继而对外正式营业。
据1938年12月20日印发的《申报》所示,因“惟念人寿保险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独立经营实为必要”,太平保险果断改组“寿险部”为独资公司,并将改组启事刊登至主流平面媒体(见图一),用大篇幅详述公司成立背景、宗旨、主营业务等重要信息,并诚挚邀请各界人士共谋“华商寿险之大业”,其格局理想可见一斑。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商资本元气大损,但号召爱国主义觉醒和团结共荣的声量与日俱增。为鼓舞百姓以己之力保卫家园,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这一时期太平人寿的广告内容,多以强调寿险具有“保障家庭幸福”、“辅助子女教育”的功能。太平人寿从中国传统伦理需求的角度出发,宣扬“人寿保险,可以补偿人生由于意外灾害所致之经济损失,实为人事剧变中最妥善之救济方策”的保险理念,且家庭幸福和子女教养“惟君是赖”(见图二),这使得中国男性“顶梁柱”式的人设特征更为突出。一时间,百姓对太平人寿的产品趋之若鹜,投保者逐渐增多。因呼吁“惟保寿者乃真正良夫贤父”(见图二),而很受男性消费者的青睐,并逐渐在华商寿险市场中站稳脚跟。
自1934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太平人寿以销售符合中国国情,并能满足老百姓生活需求的寿险产品为主,大力推广“两全保险”、“福寿保险”,以及“子女教育金保险”等产品(见图三),种类不断翻新。
据一份1935年5月签订的太平保险20年两全保单所示(见图四),年仅二十三岁的投保人若20年后“生存无恙”,公司“立即照章付给国币壹千圆整”。若于“本保险单满期之前”终了,则“此项保险金额给付给被保险人之法定财产管理人”。因此,所谓“两全”,即指投保人晚年靠它“自养”、“自餐”,死后也能靠这笔费用维持家庭生计,使其两全其美;据一份1936年4月签订的太平保险20年限期缴费福寿保单所示(见图四),一旦投保人身故,公司会“照章付给国币陆千圆整”至被保险人妻子的名下。因此,所谓“福寿”,即为国人保障身后家庭之幸福安全,使其“此生无烦虑之憧忧”。而所谓“子女教育金”则倡导国民在子女出生之时即出资投保,使中国的父母都能履行子女受教育的天职,让日后教育成本的投入问题迎刃而解。除此之外,养老年金险、团体保险、婚嫁保险等险种也应运而生。
除了在广告上突出险种之丰富外,太平人寿还适时地将公司经营亮点以彩印的形式在杂志上广而告之,十分简洁鲜明(见图五)。而在众多“亮点”中,“信用昭著”、“赔款迅速”、“手续简便”等则最为投保人称道。
据1936年10月7日大公报头版刊登的《鸣谢华商太平保险公司赔款迅速》一文所载,“该公司派员查验属实,立即赔款一千一百元,足征该公司信用卓著、办事敏捷,特登报鸣谢并愿为介绍焉”。到1938年底,太平人寿的有效保额已达国币700万元。到1939年底,增至国币1000万元,1941年底,有效保额更高达国币3500余万元。太平人寿一跃成为当时华商保险业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和市场份额最多的民族寿险公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自1938年成立太平人寿之后,公司便将以篆字构图,并以十六个“寿”字相围的品牌标识,置于各种宣传广告的醒目位置,一并付梓印刷(见图六)。品牌标识的发布,表达出太平人寿借保险之力,保障民众长寿的美好心愿。此举不但大为提高了太平人寿的品牌辨识度,还让“太平保险,保险太平”的标语红遍全国。
早期的太平人寿始终秉持着“唯有人寿保险可以解决人生问题”的理念,为民族寿险业蒙上一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情感色彩。曾经,在“都市农村交受煎迫,失业倾产不绝”的严重局面下,太平人寿只愿在“社会人士之保障方面,有所效力”,不可不谓之当时中国民族寿险企业之表率;曾经,在奋力经营的前二十个年头里,虽兼有亏损盈余,但其寿险产品的功用均从中国家庭、伦理道德、以及人民生活的根本需求出发而设计,不断地向公众介绍先进、科学的保险理念,逐步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让“保险就是保太平”的“潜意识”代代传承,日久弥新。『联合华商分保振民族保险企业声威』
“华商公司能有接受国外生意之机会,首先由本公司开一先声,辟一荆棘,未始非可愉悦之事也。”
——摘自《太平保险公司1930年至1948年营业报告》
抗日战争爆发前,民族保险公司大多资本数额较小,承保能力、限额受外商保险公司挟制。1934年初,正值太平保险创立的第五个年头。这一时期,“凡华商公司承保的业务,有溢出自己所定的限额时,洋商公司不肯接受其余额的分保”,实属华洋公司间存在的隐性“不平等条约”。为了维护华商公司信誉,同时帮助同行共渡难关,太平人寿首当其冲地与华商各保险公司签订再保险合约,结成联合阵线,妥善处理分保出路问题,在民族保险公司的再保险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1934年,太平保险借成立五周年之际,在《申报》大篇幅投放宣传广告(见图七),详细介绍了公司资本实力、主营业务、组织架构等信息,并表达出联合华商资本,以保险救中国的夙愿。
广告着重指出公司努力的方向,是希望为“我华商保险业树立较深厚之基础”,并为国家堵住财政漏洞,挽回利权。广告还呼吁“各界人士此后益推素日关切之雅,赐予提携,则本公司幸甚,华商保险业幸甚”。
为了“啃下”寿险业分保业务,广泛集结国外保险机构资源,太平人寿不吝挥金,培育人才。1984年十一月出版的《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八辑)》中写道,“公司为了加强人寿保险技术的处理,曾资助两个在国外的留学生,一个在日本,一个在美国,在他们回国后,尽量用其所学,在公司中给予适当工作”。功夫不负,在参加华商分保组织的同时,太平人寿与瑞士再保险公司,以及其他数家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签订了分出与分入再保险业务的平等互惠协议。此举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太平人寿的国际声誉,更为日后能够更好的解决华商保险公司分保问题,赢得国际保险市场信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太平人寿的事业受到冲击。但由于前期稳健经营,后参与联合华商分保,并择机发展海外分保事业,此时的太平人寿不但在国内各大城市建立起了完善的经营网络,把经营重点从东南沿海转移至中国西南部地区,还在国外西贡、巴达维亚、新加坡、马尼拉等地设立了分支公司,受到海外华侨及当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据1941年9月出版的第十五卷第九号《旅行杂志》所示,此时的太平人寿,除一如既往地倡导其保险理念之外,还特别宣传了其在新加坡经理处的地址,并告知投保人“要保寿险”可在其国内外各太平保险分公司“得完满解决”(见图八)。
新中国成立前的太平人寿,总是奔赴在为百姓家庭谋福、为民族资本牟利的最前线。这一时期,太平人寿主动将国家命运与公司发展系在一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传播保险救国的经营理念,在各行各业自顾不暇的时刻,仍尽全力联合华商资本、开拓国内外再保市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策略,使公司在战时仍能保证稳定的业绩。『清偿保险契约尽企业社会责任本分』
“兹为进一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更好地发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作用,需要合并经营,以利充实内部和加强对国外业务的管理。”
——摘自1956年《解放日报》“公私合营太平、新丰保险公司联合启事”
1949年6月18日《保字第四号训令》颁布,包括太平保险公司在内的64家华商保险公司恢复营业,遭战争摧残与西方资本主义、官僚资本强掠后的民族保险业再度起航。1951年,太平人寿积极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改造,由国营保险公司参股,太平人寿为骨干,组织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1954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公司联合通告(见图九),要求包括太平人寿在内的7家华商寿险公司按照“解放前保险业未清偿的人寿保险契约给付办法及登记办法”,将需清偿的款项全部上缴国库。
因充分考虑到清偿寿险契约工作是完成保险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一环”,是维护参保群众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与公司“保障家庭幸福”、“服务社会民生”、“振兴民族资本”的理念息息相通,太平人寿立即着手整理其国内业务部分,并在仅仅3个月的时间内,将全部应清偿契约金额48.4万元如数上缴,为萌芽中的新中国保险业树立起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典范。
1956年1月1日,随着太平人寿海外业务的正式移交,太平品牌的公私合营任务正式完成。据一份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宣传广告所示(见图十),这一时期,人身保险已划归至太平保险公司的主营业务麾下,分支公司属地延展至香港、澳门,且在各主要港口设有查勘理赔代理人。这标志着太平人寿告别二十余年国内经营的历史舞台,开启服务侨胞、吸纳外汇、发展海外业务的新篇章。『不忘治业初心诠释时代意义』
历经风雨锤洗,太平人寿褪去铅华,留下的是万种柔情和铁骨铮铮。万种柔情,“柔”在以寿险之能使千家万户共浴幸福安康;铁骨铮铮,“锐”在以寿险之功使华商保险企业得以振兴。可以说,“为民谋保障”、“以寿救中国”、“尽责为本分”即是早期太平人寿漫长经营中从未放弃过的保险理念,也是公司自国内复业后一以贯之的治业初心。
而今,太平人寿在中国太平88年勠力前行的时光中回溯,望见的是民族保险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望见的是太平品牌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都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望见的是太平人寿在时代洪流中勇当领头羊、排头兵,让优秀的保险理念不断传承下去。历经“三年再造”,践行“精品战略”。太平人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稳健的财务数据、“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及持续的发展能力,将新形势下“有梦想、敢担当,有激情、在状态,有胆识、善创新”的核心文化诠释出崭新的时代意义。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赵兰亮教授为本文历史顾问。特别鸣谢太平人寿宁波分公司王小峰老师为本文提供部分史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