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桥梁缆索领域的领军企业奥盛集团10多年来狠抓党建不动摇,不断深化党建工作,既注重覆盖面,更突出有效性,企业党组织寓引领于服务,润细雨于无声,为企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了保障。党组织展现了战斗力,企业也增加了生产力,形成了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
党建注重全覆盖
也要狠抓“落地率”
奥盛集团在2004年就成立了集团党委,下设两个党总支和四个直属支部,构建起较完备的民企党组织结构。集团党委十分注重党建工作的广度,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这些年来,奥盛集团陆续收购了上海、江西、安徽等地多家国有缆索企业或上游企业,党建全覆盖的工作也步步紧跟,在不断扩大的员工队伍中,80%的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都是共产党员。
奥盛集团的施工工地散布在全国各地,党建工作也融化在工地上,绝不遗留空白点。譬如,目前正在施工的全球最大钢箱梁悬索桥——广东虎门二桥,工程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为了强化党组织的垂直领导,保证完成国家重点工程的任务,奥盛集团派出了最优秀的技术团队,集团党委也与业主方、施工方的党组织携手,在施工前线建立了联合党总支。
另一方面,集团党委在党建工作的节点上,狠抓“落地率”。党委针对下属企业多、分布地区广、职工队伍分散的特点,于2011年开办了上海民企中的首家党校,每季度开展一次党课教育,平时还有不定期的主题学习活动。主课堂设在集团总部,外地的企业则设立远程视频的分课堂。党的十九大后,奥盛党校雷厉风行地聘请专家宣讲十九大精神,主讲“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奋斗历史”“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博内涵”等课程。
奥盛集团虽然是民企,但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中的党员比例很高,新入职的年轻人也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据统计,奥盛党校每年有近400人次参加党课培训,党员比例占70%以上,其中60%是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企业党校就像是一个锤炼人才的“大熔炉”、一个运筹战力的“大学校”。把企业党校办好了,把人心凝聚了,对党组织、企业和个人都有利。
民企党建也要有创新力度
民营企业坚持市场导向,更是要以效率为先。因此,民企的党建工作绝不能是做点“表面文章”的花拳绣腿,必须要探索出一整套与企业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做法。
奥盛集团党委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三条创新的党建工作经验:
一是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通过“交叉任职、双向列席”的安排,为企业党组织赋权赋能。“交叉任职”是指集团党委成员同时也是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凡是涉及党委工作的,集团大力支持;凡是涉及企业运营的,党委也大力支持。“双向列席”是指党委领导列席集团周会,集团领导有时也列席党委周会,互相熟悉工作,彼此密切配合。这样一来,集团的党政关系就从“两张皮”变成了“一条心”。
二是企业党组织要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刷出”引领群众的“存在感”。比如,由党委牵头谋划,集团斥资300万元,在位于浙江西塘的浦江缆索公司,为员工们建造了专业级的室内篮球场。西塘基地的员工都说:党组织为青年员工办了件实事。这个球场既丰富了大家的周末生活,也增进了员工的团队精神,一些外地员工周末也不出去泡网吧打发时间了。
三是在关心人上要主动作为,体现党组织的亲和力。奥盛集团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企业,集团党委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为公司培养高端人才。集团党委联合企业职能部门,专门安排一笔经费,支持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高层次的专业会议。集团技术总监是一位“80后”员工,肯吃苦,爱专研,拥有多项技术专利。他工作很忙,无暇申报专利。于是,程序较繁复的申报工作,就由浦江缆索公司党总支“承包”了,让他有更多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党组织要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近年来,公路桥梁等建设领域是腐败多发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民营企业尤其重要。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为遵纪守法办企业、正大光明搞经营,提供了重要保障。
奥盛集团是行业内拥有最先进技术的企业之一,但企业没有“特殊”背景,在一些地方竞标缆索工程时,有时也会遇到人为干扰。是不是也该去“活动活动”?奥盛集团党委和集团领导的态度不仅高度一致,也一贯明确:越是竞争激烈,越要堂堂正正竞标;哪怕竞标失败,也不能搞歪门邪道。集团为此还建立了鼓励员工“守规矩”的利益调整机制。桥梁项目的谈判周期很长,有的项目跟踪了两三年,快到“临门一脚”时,有时会遇到对方提出“做高成本,拿点回扣”等要求。对此,奥盛集团坚决说不!同时特别规定:对类似由于非正常商业因素造成的业绩损失,在年度考核中视同中标成功,给承揽业务的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
奥盛集团注重加强党建工作,为企业构筑了一条“防火墙”。集团在建立党委时就同步成立了纪委,在一些重大工程谈判和竞标时,集团纪委全程参加并进行监督。客户们都说,这么“守规矩”的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无疑是最有保证的。
近年来,奥盛集团的党建战斗力和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实现了互促互进的同步成长。党建工作越来越强,企业发展也持续走强。去年,集团营业收入超过110亿元,今年的大桥缆索订单与去年相比增长25%。集团下属的九江、马鞍山等工厂的生产量,从年头一直排到年尾,实现了满负荷的良性运作。(周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