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企业家助力乡村支教
该市搭建社会帮扶资源和民企精准扶贫对接平台
作者:
■本报记者傅春荣通讯员粤商宣深商宣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五年来,在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下,我国扶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
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有序参与深圳对口帮扶工作中,深圳市工商联进一步拓展思路,积极探索扶贫新方式,搭建社会帮扶资源和民企精准扶贫的对接平台。深圳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蔡立多次率工商界人士赴对口帮扶城市开展扶贫调研,引导、动员深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对口扶贫攻坚,把相关帮扶政策、项目落到实处。除产业帮扶定向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外,市工商联还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把“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树立“扶贫先扶智”的发展理念,动员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与教育扶贫攻坚。
深圳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作用,其中以深圳市女企业家商会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团体在对口帮扶活动中积极参与,饱受好评。
深圳市女企业家商会连续两年参与“美丽中国”在乡村支教项目,带动募资额约5372万元。多次深入百色、潮州支教学校,了解支教老师需求和学生成长。目前,美丽中国已为百色输出项目老师56人,支教学校13所,为4528名学生带来优质教学资源。“两年轮换制”为农村学校持续输送稳定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解决长久以来农村教师“一人,一岗,一辈子”的问题,有效缓解百色地区师资匮乏的现状。
据悉,截至2017年从事一线教学的美丽中国支教项目项目老师累积1500名以上,多来自985、211名校及海外学校;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共覆盖云南、广东、甘肃、广西4个省自治区,14个地级市,32个区县,161所学校,其中中学30所,小学118所,一贯制学校13所,共影响40,845名学生。
近年来,深圳市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引导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参与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战略为着力点,贯彻“千企帮百村”脱贫奔小康精准扶贫行动,通过开展“深商经贸交流计划”等活动平台助推与贫困地区产业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家赴新疆喀什、贵州毕节、四川广安、广东河源等地区开展考察交流活动;发动38家深圳企业赴毕节投资,协调建设了“深圳毕节智慧产业园”,并向园区引导搬迁制造业企业23家,签约资金60亿元;组织各区工商联(总商会)、深圳广西商会、深圳市祁阳商会、深圳市老龄产业协会等代表到百色、河池考察调研;推进落实市工商联对口帮扶河源市老埔场村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安排市工商联1名科级干部驻村开展三年帮扶,助力当地寻找到自主致富道路。主动协调深圳市对口扶贫城市河池、百色参加洽谈会,服务引导企业以产业合作方式参与精准扶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