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工商联打造精神扶贫新模式

产业扶贫是根本 智力扶贫很关键

作者: ■吕正波本报记者马蕊

    “穷”在深山有人问,“留守”僻壤有远亲——这是由日前在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举行的“光彩文化扶贫孟连行”的真切初衷。云南省“光彩文化扶贫孟连行”活动由云南省工商联、云南省光彩会等主办,中共孟连县委等承办。本次“光彩文化扶贫孟连行”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贯彻十九大报告中“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具体举措。
    活动中,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马春带领由昆明一中金岸中学、昆明一中金岸附小组成的教师、儿童结对代表和民营企业家结对代表,到孟连县娜允镇完小开展结对帮扶。少年儿童互相交换礼物、认识新的小伙伴,教师互相交流教学心得、提升教学水平,民营企业家直接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随后,马春书记带领民营企业家参加了孟连县招商引资座谈会,对当地的项目、产业和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建议。
    此次活动以“聚焦脱贫攻坚,凝聚社会力量,关注贫困家庭,关心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通过文化交流、文艺演出、“五百结对”(百名妇女手牵手,百名儿童手拉手,百名老人手挽手,百名教师肩并肩,民营企业和百名贫困学生心连心),让社会各界关注、关心、关爱贫困留守群众,提升孟连民族民间文化水平,为孟连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注入精神动力,促进民族团结、城乡和谐、边疆稳定。
    云南省工商联作为孟连县挂钩扶贫点,在15年的对口帮扶中,先后下派扶贫干部28人次,有的机关同志先后2次驻点孟连,把孟连当做了第二故乡;先后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为孟连县乡村修桥铺路、资助教育、扶危济困,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组织了上百名民营企业家到孟连考察、投资,有的民营企业已经在孟连投资兴业。15年的挂钩帮扶,云南省工商联与孟连结下了浓厚的情谊。
打造精神精准扶贫新模式
    在“光彩文化扶贫孟连行”现场,结对帮扶人李蓉对孟连的受助对象叶肯表示,“以后我们就是姐妹,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我都会尽力帮你,即使我帮不了你,也会求助社会力量来帮助你。”李蓉认为,“我能带给她的不是太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一定要在精神上多给她鼓励,让她从精神上强大起来”。
    据了解,今年51岁的佤族人叶肯,是孟连县芒信镇拉嘎村塘白小组村民。几年前,叶肯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中丧生,两个小孩一个还在读书,而另一个不幸染上了毒品。她成了家里的唯一的精神支柱,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供养着孩子读书。诸如叶肯一样的特殊困难户,成为了“文化扶贫”的受助对象。
    马春表示,“光彩文化扶贫孟连行”就是通过“走百家村、进百家门、识百家情、结百家缘、暖百家心”方式,让社会了解留守贫困群众,让贫困群众了解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留守群众增强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路上决不让一个人掉队。
    谈及本次“文化扶贫行”的真实初衷,正在孟连县挂职的云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王伟表示:孟连县的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都向往着美好生活,都希望过上幸福的日子,在挂钩扶贫过程中,云南省工商联发现,不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留守家园的家人们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家中的妻子只能一个人默默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和农务,翘首以盼丈夫早日归来,幼小的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寂寞地成长,孤独的老人由于缺乏劳动力,只能从事简单的劳作。他们非常需要关心、关怀、关爱。
    据悉,“光彩文化扶贫孟连行”通过“五百城乡结对”,百名城乡妇女手牵手,互相支持,克服困难;百名城乡儿童手拉手,体验城乡生活,增进城乡儿童友谊,开拓视野;百名城乡老人手挽手,互相鼓励,乐观开心生活;百名城乡教师肩并肩,互动培训,交流教学,提高教育水平;百名民营企业家和贫困学生心连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学有所成,帮助他们对社会充满信心和感恩。
    坚守精准扶贫关键要素
    孟连县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孟连部分少数民族几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育程度低。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64年,目前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810人,贫困发生率为17.62%,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云南省脱贫攻坚重点地区。15年来,云南省工商联扎根孟连实际,打造了产业、智力等精准扶贫模式。帮扶过程中,云南省工商联按照群众急需、扶持面大、受益面广的原则,力所能及地筹集资金,帮助孟连县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该省工商联先后筹集500多万元帮助孟连县娜允镇建设乡村道路桥梁、修缮水坝、建盖各类村民活动室、美化乡村环境等。其中:2014年,该省工商联通过“光彩事业普洱行”,为孟连县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开展各类新农村建设项目。
    产业扶贫是根本
    2002年,云南省工商联发挥广泛联系民营企业的优势,从腾冲县引进组建的孟连行健普洱茶有限公司,到2014年,公司投资超过5000万元,建设茶园1万多亩(其中:欧盟认证的有机茶园2000多亩);荒山造林6000多亩;建成常规茶精制加工厂1个(其中有绿茶、普洱茶两个加工车间),常规茶初制加工厂4个;公司现有员工100多人,全部招录当地人员。公司茶园开发涉及7个村委会,47个村民小组,茶农1000多户,4000多人。公司通过茶叶产业建设推动了茶区经济社会发展,茶叶基地大量吸纳当地农民务工,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增收难,增强了发展后劲,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肯定。
    2015年,该省工商联与浙江商会对接,成立了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资金2000万元,种植石斛面积700多亩。引进景龙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现已在芒街种植辣椒700亩,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规模。
    2016年,引入社会资金20万,实施南岭小组肉牛养殖项目,以当地亿星养牛场为基础,以饲养催肥牛为主,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进行,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公司为载体,实行自主经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合作方式,让南岭小组57户农户均参与入社、入股,实现共同富裕。同期,多次引导咖啡、橡胶、制药、土地开发等各种类型的企业,到孟连县考察资源,开发市场,投资建厂。高深集团在孟连的橡胶加工项目正在积极筹备中。
    智力扶贫很关键
    为提升当地干部素质、开拓视野,云南省工商联先后投入30多万元,为孟连县150多位乡村两级干部开办了3次培训班。培训班主要为孟连县乡村两级干部讲授农村经济培育发展、乡村社区管理、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等内容,并安排到昆明周边发展较好的乡镇区进行参观考察交流,学习经验。
    为帮助当地群众提高生产生活技能,该省工商联出资10多万元在孟连县举办了2次技能培训班,即:竹编培训班、大龄女童春蕾技能培训班,为当地群众创业就业、生产致富提供了帮助。
    据介绍,孟连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64年,解放初期,部分少数民族几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目前,全县有贫困学生(建档立卡户)3027人,人才贫困仍然是边疆贫困的主因。
    云南省工商联挂钩扶贫孟连县切重要点,从抓教育开始。自2002年以来,该省工商联先后投入80多万元,帮助娜允镇允山村小学建盖教学楼、食堂、卫生间等,资助42名孤儿完成“普九”教育,资助娜允村2名大学生完成学业,出资带领多名学生、教师赴上海、昆明进行学习考察交流。
    对此,中共孟连县委书记刀锋认为,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有效解决阻断代继贫困的有效途径。云南省“光彩文化扶贫孟连行”“五百结对”活动的开展,正是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体现,必将有力地影响和带动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关心和关爱孟连贫困群众,更多地支持、帮助和推动孟连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民营企业和百名贫困学生心连心,能够使贫困学生继续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的就学和就业帮助。同时,也能够从家庭产业发展上得到指导和帮助,尽快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