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办,北京人文雕塑空间协办,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北京低碳雕塑营闭营”暨“北京低碳雕塑园开园”活动在昌平池口镇奤夿屯举办,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还有建筑界及、艺术界及国外友人共一百多人出席了活动。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出的二十四件雕塑作品全部是用固体废弃物制作,由朱尚熹、张宝贵、宫长军、郭煜、岳艳娜、邢华锋、许庾岭、杨金环、赵磊、赵勇、周鉴鸿、朱羿郎等十二位雕塑家历时几个月,经过征集、研讨、放大、制作而成,全部是低碳材料的雕塑。
“北京低碳雕塑园”技术工人主要是昌平奤夿屯的村民,他们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作品陈列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和奥运场馆等,国内有近百座大型雕塑是他们用低碳材料制作的。著名雕塑家朱尚熹老师说:“这次低碳雕塑园的活动让我们这些习惯于石雕的艺术家受到了启发,发挥低碳材料的优势,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艺术的语汇更丰富了。”
当天还举办了“低碳雕塑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就如何从低碳绿色的角度推动城市雕塑的发展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建筑师和雕塑组织参与进来,“低碳雕塑”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事件一定会引发积极的思考。
“将低碳材料与艺术融在一起是件新鲜事物,值得关注,农民成为了文创的参与者和主力军是一个亮点。”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在“北京低碳雕塑园”的基础上筹划举办国际低碳雕塑节及国际低碳雕塑高峰论坛,探索新城镇建设的一种新路;将这次活动的经验总结出来,经过创新促进废旧材料资源化,经过创意使废弃材料高端化,将这种新的模式在各地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