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浙民办教育协会联手举办校长沙龙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优化内部管理

作者: ■本报记者万润龙尚启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来自全国21个省市百余名民办中小学的投资人、校长和来自美国、泰国等国以及国内有影响的民办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欢聚杭州浙江宾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探讨如何以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为契机,进一步坚守民办中小学这一块阵地,办好高质量的民办中小学以满足社会需求。
    这次由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北京民办教育协会精心指导的沙龙和论坛的主题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探讨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社会责任和国际教育问题”。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华披露,我国的民办学校2002年为61300所,到2016年为171000所,增加了110400所,在校生从2002年的1148万人增加至2016年的4825万人,增加了3677万人。而同期的公办学校则减少了285600所,在校生减少了3200万人。吴华认为,民办教育为中国的教育提供了更加有效、更多选择、更加公平的办学途径。
    本次沙龙的发起人之一、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浙江新世纪教育联盟理事长俞建明在主题演讲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新法对民办中小学的学校内部治理、社会责任和国际教育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俞建明表示,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我们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教育的需求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加公平、更加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包含了纵向的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一直到老年教育,这就要求民办中小学通过强化学校内部治理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使我们的学校教育能更加公平、更加高质量地满足社会对民办教育的多元需要。这就向民办中小学提出了一系列强化学校内部治理的崭新课题。
    俞建明认为,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仍将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充足。这种不均衡、不充足的发展既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充足,也包括现行各级各类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布局、管理机制等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的不匹配、不同步等问题。
    俞建明表示,要解决以上矛盾,就迫切需要民办中小学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从传统的学校管理向学校内部治理转化,新的时代,民办中小学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学校内部治理才能得以解决。这也是举办本次全国民办中小学校长沙龙和民办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的意义所在。
    本次活动的承办方是杭州英才高级中学和杭州市余杭区新明半岛英才学校。这两所学校在内部治理上创立的经验受到了参加本次沙龙活动代表的关注。两校的内部治理是从学校的顶层文化设计开始的,设计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民办中小学的定位和办学目标。关于中小学的办学目标,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民办中小学的办学层次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两校提出了“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和“求真尚美”的办学宗旨,又将这一目标和宗旨细分为“良好的身体素质、高尚的人文情怀、鲜明的语文特色、开放的创新思维、突出的艺体能力、高雅的行为举止”等六个方面。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合格的小公民作为全体教师追寻的教育理想,把培养小公民的全过程视为理想的教育,在小公民教育实践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理想”就是尽可能的创造一切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都能成为幸福的人。而“理想的教育”就是让教育从云端回到大地,回到公平和机会的支点上,构建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制度。两校也成为国内最早实施公民教育的民办中小学之一。杭州英才高级中学创造了大面积提升薄弱学生教育质量的奇迹,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公平。英才高级中学2014级入学时有85%的学生未达到杭州市普高中考录取分数线,3年后94.3%学生高中顺利毕业,95%的学生被各级各类高校录取。实践证明,教育的公平、学生潜能的发挥得益于先进的学校文化和科学的学校目标定位。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学有所教”,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明半岛英才学校围绕“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提出了“学有所教、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的教育理念。学校以第二课堂为平台,拓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空间,语文课程的拓展与写作兴趣班相结合,数学课程的拓展与创新思维兴趣班相结合,英语课程的拓展与“爱乐奇”互联网+课堂相结合,科学课程的拓展与三模等创新制作相结合,品德课程的拓展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寒暑假与国际教育交流相结合,从各个维度满足了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以教育软实力为突破口打造了英才教育品牌。
    与会的教育专家表示,加强学校内部治理、彰显学校社会责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民办中小学办成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不懈努力,是中国民办教育机构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义不容辞的责任。